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陈荣秋:从计划调度员到管理学家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陈 竹 陶韡烁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7日 02版)

        11月15日,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在厦门颁奖,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荣秋是获奖者之一。

        在清华大学,陈荣秋读的是热力发电专业。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东方锅炉厂工作,从工人干到计划调度组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随后,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深造,踏上生产管理学研究的学术道路。

        30多年来,“产品制造树”、“多级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集成”、“即时顾客化定制”、“全面顾客参与”……一个个创新概念,都收获于陈荣秋扎根于实际、着眼于前沿的研究风格。

        在东方锅炉厂的11年里,陈荣秋换了几次岗位,但干的都是基层的生产管理。他深切地感受到,管理的混乱及其所造成的浪费比技术落后造成的问题更严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华罗庚的小册子《统筹方法平话》,陈荣秋才知道管理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方法和技巧。1979年,陈荣秋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成为潘家轺教授的首届研究生。

        在潘教授的启发下,曾经从事计划调度工作多年的陈荣秋选择了排序这个“很实际”的学术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在华中科技大学,他一直为研究生讲授“排序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他1987年完成的《排序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国内第一本专门关于排序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并将国内很多学者引入排序研究领域。

        在陈荣秋看来,和从理论角度撰写的《排序论》不同,他的《排序的理论与方法》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写的,实践背景交代得很清楚,属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尽量减少抽象的数学符号,便于从事实际生产管理的人员阅读。而他构造的“产品制造树”,也为企业更科学地编制生产计划等提供了方便之路。

        20多年前在加拿大留学时,陈荣秋看到,中国出产的漂亮的绣花丝棉袄放到处理品架上还没有人买。他深受震动,从而发现了生产者和顾客价值观的偏差:制造商认为有价值的产品,顾客不一定认同。由此,陈荣秋提出了“全面顾客参与”的新概念,即顾客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决策过程。他还提出“顾客董事”的概念——由顾客参与董事会,讨论战略或产品发展方向。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全面顾客参与”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使得搞生产管理出身的陈荣秋研究领域也随之往营销和市场的领域延伸。从2003年起,他发展了基于时间竞争的战略思想,首次提出了“即时顾客化定制”的概念。这个历时四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被验收的专家们评价为“在管理学领域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

        “即时顾客化定制”和“全面顾客参与”的提出是陈荣秋最看重的两项研究成果,因为“这不是我们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学的,而是根据实际的观察提出的。中国的管理学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问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