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徐州:文明城市创建得民心

    本报记者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16日   01 版)

      城市是文明的传播地,是培育人类素质的主要场所。“十一五”期间,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中央领导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工程。

    严格打造考量城市文明的“测量仪”

      长期以来,由于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测量没有严格的“测量仪”,不少人认为城市的文明建设就是一个“虚功”,没法“实做”。

      但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改变了这一看法。该决议第一次把文明城市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并称为“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2004年9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并于一年后命名、表彰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内容共分为7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分值为100分;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覆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打造了城市文明考量严格的“测量仪”。不少城市管理者说,由于有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指标,避免了过去城市评估中单纯以GDP论英雄的弊病,所以参评也有了“奔头”。

      不仅如此,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已从过去的“三年一次评定”改为“每年测评、三年总评”,三年的公共文明测评结果分别按20%、30%、50%比例计入评选总分,这标志着全国文明城市考核评选进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习惯于搞突击、抓“表面”、重点设防的做法完全失去了市场,这种压力也使得文明城市的创建完全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江苏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这样说,“一个城市只要按照标准扎扎实实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即使得不到称号,政府也树立了‘公共政府’的良好形象,何乐而不为?”

      专家点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已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科学的评判标准,种种创新举措标志着评选进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这将让过去某些地方习惯于搞突击、抓表面、重点设防的做法完全失去市场。 

    “文明不文明,群众来测评;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

      “社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在很多城市,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口号。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因为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今年3月,一位署名刘峰的徐州市民给曹新平写了封信,信中详细列举了徐州人的8种不文明现象。很快,“揭短信”在该市媒体显著位置原文刊出。一场旷日持久的“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在全城拉开。媒体曝光、市民举报、专家评判、部门联动,各界联手讨伐不文明行为。与此同时,300名“严管街”市容管理员正式上岗,对城市街区实施长效管理,制止和劝阻不服从市容管理者。同时,市创建办成立市民文明督导团,从不同层面邀请1026名市民担纲文明督导员,通过多种渠道检举不文明行为。

      “文明不文明,群众来测评;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这句百姓口中的顺口溜已渐成徐州考量文明创建的标尺。“马路市场”是去是留,听证会上百姓当家;道路、广场规划是否得当,“市民规划师”出谋划策;“民心工程”项目确定,百姓投票进行表决。

      市民的参与让政府的动力更足,乘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真正把“惠民”做到了百姓的心坎。在徐州,有一个新建的小南湖公园,原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水塘,日子一长成了垃圾场。天热时,这里臭气逼人,过往行人掩鼻疾走,周围居民苦不堪言。为了还市民一个休憩安身的场所,政府拿出两亿元扩湖铺路造景,延伸山水景致,昔日“泥水潭”摇身变为苏北地区的第一个月光经济区,市民休闲、健身、聚会从此多了一个好去处。

      记者手记:文明城市创建不能仅限于喊喊口号,更不能被城市管理者当作为城市增光添彩的面子工程。只有真正把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个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让他们切实享受到实惠,文明城市创建才会真正带来“城市文明”。徐州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其做法值得借鉴。

    文明城市创建的马太效应

      上上下下、全城动员、人人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何以有如此魅力?“评选成功,就是对你这座城市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马太效应。”徐州市市长张敬华认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城市全面科学发展的新契机,在创建的过程中要处处从细微入手才能从大处获利。

      细微到什么程度?在该市繁华的淮海西路有一个大型夜市,虽然老百姓方便,经商者赚钱,但旺盛的人气常常造成道路交通堵塞,还严重影响城市卫生,900多个夜市摊位成了徐州夜色下的一道“伤疤”。每年“两会”,该夜市的搬迁都被列入市人大代表“第一号议案”。去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决定所有摊点整体搬迁到对面的大厦,并承诺三年内不向经营者收取分文管理费。

      文明创建活动彻底改变了徐州这座城市给外人的印象。几年前,因为投资环境差、办事效率低,徐州进入“台商暂不推荐城市”黑名单。而如今,这座城市一跃转身为“商家必争之地”、“台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 

      更可喜的是以创建为纽带,徐州人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大大提升。徐州市文明委专门推出《文明徐州人形象塑造推动计划》,该计划从市民精神培育、道德素养提升、科学文化建设、法制教育普及、社会环境优化、文明创建推进等6大工程和25个方面全面提升每一位徐州人的素质。

      徐州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相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光荣称号。“虽然离国家文明城市还有些距离,但我们并不气馁,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老百姓的实惠比荣誉更重要。”采访最后,曹新平如是说。

      专家点评:创建文明城市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好契机,可以重塑市民的文明观念,解决某些长期存在的城市顽症。如果能从这种民本思想出发,抱着 “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受益”的理念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即使暂时没有得到奖杯,也会得到老百姓的口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