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北海海城:唤醒城市文化“细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1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 刘昆 通讯员 朱凡星、张阳) 作为疍家文化代表,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高德社区蓝天艺术团日前受邀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文艺汇演,在海外赢得了喝彩。这是一个由在职职工组成的艺术团,近一半团员在入团之初并没有多少文艺底子,他们起步于所在社区的一方“小”舞台,得益于舞台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在许多人眼里,素有“南珠之乡”美名的北海,一度是一片“文化的沙漠”。其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北海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悠久。如何重新审视和挖掘,唤醒和激活城市的文化“细胞”,让文化的精华渗润到每一个人的灵魂?北海市委书记王晓东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北海历史悠久的开放进程,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科学发展的动力,培育城市发展的内驱力和生命力。

        北海要走文化兴城的发展路子,首先必须吸引市民关注和保护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北海市海城区以社区文艺大展演活动为载体,让传统文艺曲目登上社区舞台,让群众唱主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现代城市文明。

        张康友老人平日里就对北海粤剧情有独钟,被“吸引”入社区的渔家乐曲艺团后,就开始琢磨着改编北海民间歌剧《老杨公》。《老杨公》取材于神话故事,说的是蔡九仙娘因动了凡思,被罚下凡,欲投河自尽,幸遇南海观音化身的老杨公撑渡搭救,指点迷津。老张师傅把仙姑“变成”导游,借新杨公的口,唱出了和平年代人们的心声,勾画出改革开放壮丽的图景。“新杨公”在社区大受欢迎。老人们爱他节奏铿锵的唱腔,中年人想看花样百出的念做和表演,年轻人觉得他的曲词新奇又有趣……而更多的人则是通过他认识了北海的前世今生,了解到北海原来拥有如此灿烂的历史文化。

        广西十大歌手之一麦九妹,是北海“咸水歌”的集大成者,会唱多种曲调的咸水歌,却苦于后继无人。加入地角社区文艺团以后,她的咸水歌吸引着苏安凤向她拜师学艺,老水调由此有了传人!在首届广西歌王大赛上,师徒同台竞技,取得了骄人成绩。

        以渔业为支柱的地角社区,渔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以前,地角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每逢休渔期,渔民们就靠串门、喝酒、打麻将、玩牌来消遣时间,一时间赌博成风。是社区文化小舞台把他们从麻将桌上“拉进”艺术队。每到休渔期,舞会和晚会成了地角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文明在地角人的心中扎下了根。据了解,去年一年,海城区举行的有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就有150多场,参加演员3000多人次,观众达10多万人次。

        “开放,是北海城市文化的魂。”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说,当古老厚重的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走进社区寻常百姓中时,也必将会带领人们以更加文明、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以大型疍家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高德社区蓝天艺术团赴韩演出为标志,北海社区的“小”舞台开始与世界的“大”舞台对接。经杨舒扬教授牵头和创作,以地角女民兵连为原型的舞剧《海防红缨》,将参加下半年的“广西八桂群星奖农村文艺汇演”;而反映与展示北海音乐文化的歌舞史诗《奔腾的大海湾》,在各国贵宾云集的泛北部湾合作论坛期间演出后,好评如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