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峰会须走出保护主义围城
王瑞彬
二十国集团第五次峰会即将在韩国首尔拉开帷幕。眼下,金融危机余波荡漾,衍生效应仍在蔓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压力加大,一些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更是泥足深陷。世界经济虽暖还寒,前路依然是迷雾笼罩。汇率与货币政策、全球金融体系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刺激经济复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涌上台面。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生的这一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正在经受愈益严峻的考验。
然而,放眼看去,在问题丛生、亟须各国携手同心的当口,却是保护主义之风日盛。据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GTA)的最新研究统计,自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陆续出台的保护主义措施超过500项。其中100多项就诞生在6月底多伦多峰会之后的最近四个月。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深重,美国及欧元区等经济增长迟滞,失业率先后突破两位数且依然居高不下。相形之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贸易与投资则重拾升势,成为激发某些国家人士保护主义言论与行动的“温床”。由轮胎特保案开始,中国产无缝钢管、油井管、铝箔、玻璃纤维、铜版纸、镁碳砖、磷酸盐等产品纷纷进入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名单。对出口依赖度高的中国经济所承受的压力空前加大,也触发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走出谷底的大敌。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及联合国等已经多次就此提出警示。
除了通常的“双反”调查泛滥之外,保护主义还借汇率争端等种种名目出现。就在峰会开幕前一周,国际社会正期待各主要经济体能够尽力维护原本已经脆弱的合作时,美联储却抛出重启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的新一轮“印钞”计划,令世人惊诧。这一计划意在诱导本币贬值,支持美国商品出口并藉此创造就业机会。当然,美国经济尽速恢复并保持稳定,对于带动全球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恣意利用美元在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而无视对其他经济体可能造成的损害,不顾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冲击,其自利意图展露无遗。对此,不仅抨击声浪沸反盈天,而且各国纷纷筑篱自保,为此次峰会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通过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提振经济,促进结构转型与增长,为确保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切实贡献。然而,孤掌难鸣。如果任由某些国家背道而行,保护主义泛滥,不仅新兴经济体的回升趋势难以为继,而且各国之间由“货币战”而至“贸易战”的风险恐会迅速累积,将世界经济拖入贸易保护与贸易萎缩的恶性循环。在全球化时代,各经济体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光短浅、以邻为壑的自利之举终将会使始作俑者不得其益,反受其害。
首尔峰会适值金融危机爆发两周年,其规模远超多伦多峰会,人们对其寄予厚望,期待各国能够尊重此前承诺,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在加强政策协调、重建金融秩序等方面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如此,二十国集团才不会仅是“抱团取暖”的权宜之举,不至沦为某些国家携私谋利的工具,而能在推动国际合作,振作全球经济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逐步形成其独特品格,获取持久的制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