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当成长缩减为“上班”

    江 言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10日   10 版)
    孩子的周末 郭红松绘

       “上班”也就是上补习班。这几乎成了课余之后,学生们的必备功课。平常放学后要“上班”,休息日也要“上班”。如果没有上过班,那简直就是同学中的另类。

        而不少家长就这样“被自愿”地束缚自己,无论他们是否懂得教育,很是习惯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补习场所。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放心,仿佛那一套套理论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其实,很能理解他们的无奈——“社会就是这样子,我们又怎能对抗?” 

        也知道所学的那些知识并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甚至是无用的,但不得不从旁逼迫他们,记呀,理解呀。每每总觉得时间紧,时间不够用。而对于那些“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的东西,则没有时间顾及,也不晓得它们都是什么。

        我们已经见惯了这些被催生的早熟的果实——外表鲜亮,可是没有了童真,没有了快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容易腐烂。

        难怪专家也急:什么个性发展啊,多样化,那是停留在天空上的,离我们还有几万光年,我们现在是在大地上面。

        自然,如果社会大环境不改变,你要每个人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说3-5年解决择校问题,说什么教育均衡,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现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切照旧。改变,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不敢。的确,让孩子晒晒太阳,让孩子运动运动,让孩子走进大自然、社会的想法是挺好,而现实的情景,你没有“上班”修炼的成果,你怎么能成为牛孩?怎么能进入牛校……

        “一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如果急于让它发芽、开花,或许,我们迫不急待的做法反倒是去阻止它的生长。儿童的成长是需要空间和等待的,家长们需要的是耐心,执著。

        偶尔也听到另外一个故事:一位大胆的妈妈没有把上小学的孩子送进补习班。休息日,给孩子的是自由,与孩子一起远足。 

        我们很容易通过质量评价来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们很难通过评价来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影响教育存在的“生态环境”。

        改变,就从说服自己做起,尝试成为一个勇敢的妈妈,把童年还给孩子,让他自己成长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