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与会学者围绕“面向实践的中国经济伦理学”这一主题,就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论。
经济伦理基础理论与经济发展的伦理反思
经济伦理基础理论与经济发展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本次研讨会上最受关注的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伦理的学科价值不仅表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对经济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上。
武汉大学乔洪武教授探讨了经济伦理教育之于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他指出,西方经济学本身就富含着对经济道德的科学认知和价值判断,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当融合经济伦理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西方经济学价值取向进行认识和了解,有益于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伦理观,更可为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提供借鉴。苏州大学李兰芬教授对民生幸福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她认为,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关乎人自身生存与发展普遍“善”的民生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关心的基本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增强民生幸福的理性选择。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研究员从目前中国“民工荒”的现状入手,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经济伦理反思。
公平正义与财富伦理
何谓公平正义?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如何通过合乎伦理的财富分配实现经济公平?对于上述问题,学者们也从多角度做出了阐述。
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从民生幸福的维度,探讨了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经济伦理范畴的深层意义。他指出,从民生幸福的视角出发,真正为人需要的效率是促进人生幸福而不只是财富最大化的效率,真正为人需要的公平是促进最大多数人利益并因此提高人的幸福和尊严的公平。在民生幸福的视角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跳出了“优先”与“兼顾”的藩篱,成为相互促进的讲公平的效率和讲效率的公平。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了哈耶克的正义理论。她认为,哈耶克的正义理论存在逻辑前提自身矛盾和否定分配正义的重大缺陷。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和矛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坚持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妥善解决。湖北大学强以华教授对经济公平问题进行了经济伦理思考。他指出,经济公平应当是一种建立在一般公平概念基础之上的、关于进入市场机会和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公平。然而,市场进入机会的获得并非绝对均等,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也只能是承认收入差距前提下的尽可能均等。因而,“追求最大的均等但不以牺牲较大效率为代价”,应当是实现经济公平的基本原则。
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和践行、企业伦理模式的形成以及企业诚信危机的表征和解决措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理由进行了伦理学的分析。她强调,人性的精神特质性、经济活动的人本目的性、经济活动方式的人道归属性、人类个体意志自由与责任的对应性,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而言具有根本意义的理论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指出中国目前的企业诚信建设正陷入“瓶颈式”的困境,而解决困境的出路在于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契约意识、强化法律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金瑞教授对企业伦理模式形成的内外部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伦理模式作为企业伦理的个性,其形成是企业内外部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金融危机的伦理审视
金融危机是近期受到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对策予以探讨,也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学者们普遍认为,对于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应从伦理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从伦理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他指出,金融危机是综合性危机,而消费主义是危机产生的伦理文化根源。因此,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应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多角度入手,加强消费伦理观教育,倡导“适度消费”。江西师范大学汪荣有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更是一场道德危机,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带来的贫富分化、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非理性消费以及过度的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转嫁与积累。消除危机的路径是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指导下,实现人与社会的有序发展。(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