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6日 星期六

    边发吉:

    让杂技更“好看好听好玩”

    作者:本报记者 李 韵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6日 04版)

        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上午选举出了新一任主席———边发吉。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

        1957年,边发吉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农村,在父亲的京胡声中长大,对音乐极为爱好。1970年,他到肃宁县杂技团工作,就此与杂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快,他独特的音乐才能被团里发现,被选送去高校学习音乐。他曾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学习,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琵琶演奏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在那个出唱片还是一般演员奢望的年代,1980年,边发吉出版了一张自己的琵琶演奏专辑。

        尽管在音乐上已小有成就,但边发吉始终割舍不下心中的杂技情结。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从事杂技音乐的创作,进而研究杂技。那个时候,杂技界没有导演,而他成为首批“吃螃蟹者”。用他的话说,他在这个行当里,“一不小心,就导出了几个在全国甚至国际有影响的作品”。

        30多年来,边发吉对杂技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出版了《杂技概论》一书。这部专著填补了中国国内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的理论空白,堪称杂技艺术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目前意大利、法国正在翻译,准备出版。

        当选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深感责任重大:“对于同仁的信任,我对自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说,中国杂技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朝历代出现过不少艺术样式,但在历史长河的冲洗下,不少文艺品种被陆续淘汰、遗忘,而杂技却始终跟随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前行,而且越走越辉煌。

        谈及今后的工作重点,边发吉深知,虽然中国杂技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前进的路途还很遥远。

        “首先,中国杂技确实已走出国门,但问题是仍然处于卖原料的阶段,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边发吉说,中国杂技在技术上没有问题,甚至是领先的,多年来频频斩获各项国际大奖,所以会有很多外国演出商前来挖节目。但是,单个节目输出价格往往很低,经过演出商包装整合之后,却增值很多,钱都被演出商和中介商赚走了。所以中国杂技要从“卖原料”转为“卖产品”。

        边发吉也很关心表演模式的创新问题。“新时期的杂技不再是过去那种杂耍式的、竞技式的单一表演模式,而是以杂技艺术为核,集其他姐妹艺术为一体的、富有后现代艺术形式的新型艺术模式。”他认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的时代,任何一种单一的艺术门类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单一的杂技节目表演已经不能再吸引观众,而以杂技为主,兼容其他艺术门类的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我们的任务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把杂技打造得更加‘好看好听好玩’”。

        (本报北京11月5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