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6日 星期六

    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6日 01版)

        回眸“十一五”,人们感慨万千: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从2006年走过来的五年,我们经受了各种挑战和考验。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激励下,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所向披靡,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十一五”的中国,每一个成就都是在面对挑战和考验中获得的

        “多难兴邦”,这句老话,与其说是满含理想的期望,不如说是充满刚毅的奋争。这几年,中国的民众、知识分子、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多次讲到这四个字。

        “十一五”这五年,各种各样的挑战考验着中国,也真实记录了我们应对挑战的足迹。

        历史镜头回放:一个中国版的“限塑令”,成为世界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07年,我国生产塑料购物袋所用塑料原料超过160万吨,需要消耗石油960万吨。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不能重复利用,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十一五”规划制定后的第二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这份统计资料,震惊了国人。国家发改委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了应对措施,向超薄塑料购物袋“开战”。

        2007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能否实现?世人瞩目。让人们高兴的是,今天,当你走进超市、商场,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历史已趋近完结。

        “十一五”时期,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目标,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转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限塑令”似乎不是件很重大的事,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凸显出科学发展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中。

        历史镜头回放:这五年中,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灾情的严重程度,都出乎意料。

        2008年元旦刚过不久,长江以南大片地带,连续遭受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的袭击,灾害波及20多个省(区、市)。

        紧接着当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更是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震撼了全世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115天后,8月7日在甘肃舟曲又发生了大面积泥石流灾害。

        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在以顽强意志同自然灾害展开搏斗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教授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正是在自然灾害的磨难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且取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与实践的成就,科学发展观正是植根于这种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向前发展了的理论。

        历史镜头回放: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并迅速波及,转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10.6%和10.1%下降到9%,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到6.8%,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下降到6.1%。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遭受到的一次严重的困难。但是,中国人民又一次创造了让世人惊讶的奇迹——在全世界第一个从危机中走出来,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说:“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十一五”开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刚起步,就遇到了各种挑战和考验。但是,中国人是不会在困难面前趴下的。“十一五”时期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这样的挑战和考验中获得的。这正应了一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十一五”的社会民生,经过大事难事的考验,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年大庆、上海世博会,这些激动人心的大事、喜事,都发生在“十一五”时期。凡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交口称赞:“中国变化真大!”

        历史镜头回放:“十一五”时期,中国人的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4年里翻了一番;手机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移动电话用户已经从2006年末的46106万户,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8亿户。

        “十一五”时期,不仅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民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党全国都有这样的共识:只有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上的发展,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共享上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专家点评: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十一五”的不寻常,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成功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党和政府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投资、调整经济结构,与改善民生统筹考虑,效果显著,致使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生活改善显著。

        “十一五”,没有追求科学发展的精神,不可能有这样辉煌的进步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十一五”,赢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有科学发展的追求,有和谐发展的目标,有开拓奋斗的精神动力。

        历史镜头回放: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重视经济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矛盾,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这样的任务,这样的要求,经过党校、行政学院和各大媒体等中国特色信息系统的层层传递和解读,经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很快就变成了普遍的共识、共同的追求。

        历史镜头回放:当广大党员干部最需要思想理论支柱时,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和行动中,《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活页文选》等干部学习资料,送到了党员干部的案头。当人们最需要精神食粮的时候,在“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部署和行动中,《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七个“怎么看”》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来到了人们面前。思想文化战线的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旗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了养育他们的人民之中。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一个伟人说过的至理名言。总结“十一五”,人们可以用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亲身经历,来展示我们的成就、我们的进步。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如此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没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可能有这样辉煌的进步和成就。

        “十一五”的五年,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各种挑战考验搏弈的五年,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五年。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具有压不垮的韧劲和巨大的创造力,将在“十二五”取得更大成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