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

    如何看待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迁移

    作者:吴传清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09版)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活动异常活跃,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迁移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群体迁移也日益显著。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对产业迁移的再次关注。企业迁移即产业转移,是产业区位调整的一种形式,是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环境管制及技术进步变化,通过区位转移来获取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的一种方式,更是产业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每一种产业对本地中间投入品和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产业在迁移过程中会有着不同的迁移成本。东部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由于对中间投入品和对当地市场依赖程度的不同,其发展前景和迁移倾向不同,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迁移成本。一般而言,高关联性、强根植性的产业,其迁移成本相对比较大,对于这类产业而言,促进产业升级是其获取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那些外商主导的贸易型产业,它们与本地产业的关联并不紧密,当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时,这类产业就会选择向中西部的中小城市或一些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目前,我国的东部地区正在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劳动力成本及中间投入品价格的上升,东部地区的许多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等,出现了由东部向中西部飞速转移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理论上及相关经济实践均表明,区位优势企业集群是吸引外商投资进入的重要因素,这种根植于集群区域内的特定性资源要素可以对外商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的外商投资理论认为,区位优势作为影响跨国投资的外生变量,不能成为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理论中的区位优势的概念和特点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外商投资通过对区域性知识资源和战略性资产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企业迁移成本。

        其次,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维持企业对集群的认同,与此同时,社会网络通过社会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认同。这主要源于以信赖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中的企业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企业地理位置接近、企业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企业集群不但能够使企业容易创新,进而产生动态竞争优势,更使企业愿意扎根于当地而难以转移。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其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着升级或区位调整的要求。但是,东部地区不同类型的产业迁移的倾向和方向是不同的,这主要受到企业的本地关联性及贸易成本的制约。

        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越强,群内企业就更能获得成本优势,企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企业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强,它对迁移成本、贸易成本就越敏感,也就很难向中西部地区迁移。高本地关联、高贸易成本的产业,主要是由本地创业者自发形成的,这类企业的发展与本地的历史传统有关,企业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结成了严密的上下游关系,同时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弹性也很小。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地区很难具有专业化的配套厂商,因此,这类产业在短期内几乎不存在向中西部转移的可能性。

        低本地关联、高贸易成本的产业,主要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形成,这些企业多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它们的投资能够带动合作伙伴的跟随投资,产业类型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而本地企业大都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对成本的敏感性较强,因此本地企业很难融入外资企业形成的生产或营销网络体系。

        低本地关联、低外向度的产业,主要为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鞋类、食品、电气机械等,这类企业的资源来源多样化,群内也存在有一定的分工,企业主要以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但大多是在本地市场上得以实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类企业的出口会受到冲击进而导致出口量的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内需的上升,这类产业必然会向那些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综上,东部地区的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转移趋势,在当前产业迁移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要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发展机遇,就必须针对东部地区不同产业的不同转移趋势,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使产业在空间上合理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西部的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的转移,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的转移,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的转移,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

        2、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应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加强政务环境建设,抓好人才教育培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明确各类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应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创新园区招商模式。

        4、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种资本参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对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业务,银行应适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背景链接

        近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正式印发。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