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

    减少人类活动利湖利人——

    五大连池是怎样保全的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05版)

        在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小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之间,有一处1060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因火山喷发形成了5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因此得名。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90多年,五大连池持续不断的火山地质活动,给人类留下了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火山遗迹的资源,被地质学家称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近年来,五大连池接连获得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矿泉城、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16项国家和世界级桂冠,今年又通过了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预审,成为2010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的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五大连池人是怎样呵护这块大地瑰宝的?

    采访搬迁户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这里自然生态的影响,2005年以来,黑河市政府和五大连池管理委员会相继搬迁了五大连池保护区的水泥厂、液化气站,100多家商亭、宾馆,还有849户农场居民。于丽华、张淑春、马庆玉就是其中的3位。他们都住在临时租的房子里,每月房租120-150元,政府在他们明年春天搬进新镇前每月补助租房费500元。

        “我家原来在五大连池的三池边有两处住房,各27.5平米,按政策能在新镇换55平米的楼房。”向往城市生活的于丽华很高兴。搬迁后,在黑龙山保护区当了保洁员的于丽华告诉记者,她的收入不比原先开小商店少,而且比开店时更稳定。

        “搬出湖区,我婆婆就医难的问题解决了。以往婆婆心脏犯了病,要打车到几十里甚至一百多里外的医院就诊。”孝顺的张淑春是在规定时间内第一周搬迁的,获得了5000元的奖励。

        马玉庆是3人中因搬迁住房条件改善最显著的。他家原住保护区的核心区一处30平方米的砖房,房子已多处裂缝。“搬迁政策规定,住房不到40平米,政府可免费补到40平米,我又用搬迁户可享受的优惠价买了20平米,面积扩大了一倍。”搬迁后,马玉庆不再外出打工,当了保护区看护队队长。

        然而3位搬迁户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心:住进楼房后,不能种菜、养鸡、养猪,水、电、卫生这些以前不必花钱的地方都得花钱,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告别了旧居,因为他们知道,上苍留下的这笔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五大连池人有责任把它看护好。

    路遇巡湖员

        采访途中,记者从车窗望见湖边连绵起伏的芦苇深处,有一所小红房。当地人说,可能是巡湖员休息的地方。下车后,记者采访了姜文和、张凤祥、冯启发3位巡湖员。

        姜文和从部队复员后当了湖区农业开发公司主任。为了恢复保护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管委会要求2010年沿湖200米、2011年沿湖500米、2012年沿湖1000米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老姜家的地属于一期200米的退耕范围。姜文和说,退耕后,他从农业开发主任变成了退耕还林保护队主任,领导全部由退耕、退渔的农民、渔民组成的巡湖队员,巡护湖边200米范围,不准偷偷回来种地,不准挖草药,也不准挖一种可以做盆景的石头,不准钓鱼。

        张凤翔和冯启发原来都是当地打鱼队队员。他们说,十多年前,冬天凿开冰,一网就能打上20来万斤;其他季节一天也能打上百十来斤。记者问:“现在不让打鱼有没有意见?”他们爽快地说:“有啥意见?搬迁前,湖鱼已经很少了!再不治理,对人对湖都不好!”

    走进监测站

        离波光粼粼的三池不远,就是老黑山监测站。只见墙上十几个屏幕,将景区内的火山口、石海、龙门石寨、温泊、喷气锥碟……尽收眼底。天上的飞鸟、地上的游客、林中的野兔、池中水鸟的动态都能在监测屏中即时显现。自然保护区监测中心有6个监测站,133个摄像探头分布在不同区域。中心主任姚玉洪热情地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摄像头下的故事。

        2009年5月,摄像头监测到仙女宫洞口上方熔岩出现裂缝。这里气温冬夏相差70多度,专家认为裂缝是熔岩热胀冷缩造成的。管理处不仅对仙女宫的裂缝及时进行了处理,还在保护区进行了排查,既保护了火山遗迹,也保证了游客安全。

        2009年10月,老黑山顶探头发现西南部蚕场有火情,他们马上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救火队立即出动,一小时就把山火扑灭了。蚕场不属保护区范围,但与保护区仅一路之隔。这次山火给管理处提了醒,他们拆迁了保护区周边所有的生产点,加强巡防。

        正说着,监测八卦湖的屏幕上飞起一群野鸭。姚玉洪说:“历史上多次火山喷发,造成大片地方是裸露的熔岩,能生存下来的动植物十分珍贵。因此禁捕、禁猎、禁伐是监测中心的重要任务。经过几年努力,现在野生动物种群明显扩大,像八卦湖这样水域不大的湖泊,原来是看不到水禽的,现在已常常能看到成群的野鸭了。”

        姚玉洪告诉记者:“五大连池的老黑山、火烧山都是活火山,但处于休眠期。1987年成立的五大连池火山监测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监测水平居世界前列。” 

    面见管理者

        与其他地方的管理者一样,五大连池的管理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爱用数据。但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却恰恰是那些数据以外的事情。

        比如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徐桂艳告诉记者,五大连池的矿泉水厂年销售量极为可观。如果自己生产包装纸箱,可以明显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纸箱的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他们宁可减少盈利,也一直坚持外购。“不少企业都想到五大连池投资。我们的原则是,凡是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投资额再高也绝不接受。”

        “药泉湖”顾名思义就知道它的价值。可北药泉湖区管理处主任景建军对记者说:“此湖原来一直承包给个人。为赚钱,承包人让游客垂钓、划船、撒网捕鱼,湖水被日益污染,本来就脆弱的生态遭到更严重的破坏。2009年管理处将药泉湖的管理权收回,取消了那些商业活动。”如今,湖里的垃圾不见了,鱼多了,水鸟、野鸭、鸳鸯又回到了湖面。

        在老黑山顶,记者发现不远处尚有不少农田。保护区管委会外宣办主任任伟东解释说:“那些田过去属于不同单位,沟通起来困难重重。今年8月,黑龙江省人大做出决定,由五大连池管委会在保护区内行使资源保护、规划、管理和利用等职能。这样,今后保护区内这些农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就不会再有体制方面的困扰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深深地感到,五大连池人没有辜负上苍的重托,他们在为人类守护地球瑰宝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题图:秋映八卦湖。  本报记者  宋晓梦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