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王春瑜先生散文集《悠悠山河故人情》虽多散篇组成,实为一种别致之自传。
回忆母亲,集中表现农耕社会传统美德,渗透之深,与生命旅程同始终。卷首这篇怀念母亲的两万余言的长文,母亲是劳苦大众在现当代历史中的一个符号或缩影。母亲不仅孕育生命,而且护持生命。无尽的爱,永生的情,锥心的痛,悲郁的悔,长久的叹,分量重如磐石,共汇为对世事的思考,追溯和求证。母亲如此,妻子亦然,同样是中国传统美德护持的妇女典型。她们生活的时代,板荡紊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如杨绛先生《干校六记》所说,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至于磨难的种种细节,实有今之年轻一代所难以想象者。
王先生在儿童时代,和一个农家小姑娘“美丽、活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曾跟我一起在坟地里放过牛。我们很聊得来。”苦难中的美好,记忆尤显深刻。乡愁,山河一种空间概念,更是一种时间概念,一以其距离,一以其久远,农耕社会的美丽与哀愁,被王先生那一支深邃宛转的大笔,描摹得溟溟漠漠,令人难以释怀。
全书虽以一情字结裹贯穿,但于人生悲欣,屈辱与辉煌,成长经历,名人轶事,读书治学之法,时代之烙印,无所不包,渊然融汇,生成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这也正是山河故人沉郁情愫的最佳铺陈。师友之情,论表达、开掘、记叙的深度,都非他莫属。贾植芳、周予同、蔡尚思、陈守实、谭其骧、王造时、周谷城……来自于作者的亲历和第一手记录。他笔下的黄仁宇,是独一个,勾勒出黄氏的真面,别处见所未见。这已不是单纯的史料,而是综合的作品。
许多作者笔下独有的掌故,深深蕴蓄着史家的趣味和认知。人格、学术、思想、锻于一炉,其味深郁。此刻,作者兼有史家、作家、新闻记者、多位一体的功用。若非他的发掘,这些宝贵的学界珍闻,或将永归湮灭。由作者迟发了十五年的论文,可知人生世味的盘曲纡徐,而终有豁然开朗之感。他对已故杂文家牧惠的满腔真情,一片天真,一片血忱,简朴淳厚的忠义,永远对照人性不可测的阴暗。史学家尹达,则其生平履历,直可谓一部微缩的当代史,人生路径,又符合文学中人物性格多重组合之原理,千古永恒,而人性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又沦落了几何?此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戏剧性,往往是当前肤泛的网络文学所无法想象的。“只要有我这支笔在,我就不会让一群陷沙鬼把您拖入烂泥的深渊。”作者一支闪展腾挪的如椽之笔,也确实是当代知识界货真价实的金不换。
游历的记叙与生发,为春瑜先生所最爱,他出游的频率与兴趣较之我辈中年人,都要远远过之。这一辑是山河情,炉火纯青而趣味浓酽。既有近在咫尺万众皆往的故宫,更有远在边陲、人所罕至鲜闻的僻境。历史的依据,当下的关怀,悠远的期待,由于其综合性与独特性为当今文界所少见,远驾寻常记游文之上。史家的眼光,作家的笔触,地学的点染,人文的浸透。支撑起他那一架蓊郁灿然的文字世界,出像外像,现身外身,信手挥洒,便成佳文。
《悠悠山河故人情》
王春瑜著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