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11月1日电 攀枝花钢铁集团积存40年无用的6000万吨高钛型高炉尾渣,最近找到了新用途。武汉科技大学一项名为“高钛型高炉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的技术,不仅让尾渣中钛的回收率超过90%,而且还使提钛后的尾渣成功实现高附加值工业应用,将“工业废渣”——高钛型高炉渣变为宝贵的二次资源。10月31日,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负责人柯昌明教授说,若利用这项技术建一条年处理能力30万吨的示范生产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攀钢6000万吨的尾渣,其价值规模近4000亿元,而对于环境的改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四川攀西地区有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其中的钛占中国钛资源的90%以上。在现行的高炉炼铁工艺中,约50%的钛无法利用,直接进入尾渣。常年累月,已累积成一座6000万吨的尾渣“废山”,并且每年还再以300余万吨的数量递增。大量积存在地表的尾渣不仅造成大量宝贵钛资源的流失,而且给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005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与攀钢集团合作申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并承担了其中的子专题——高钛型高炉渣制备金属钛或钛合金及残渣综合利用研究(2006BAB02B02)。
在“2006中国·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承担了攀枝花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钛型高炉渣还原提钛工业试验及尾渣综合利用研究。在攀钢集团、攀枝花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与支持下,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提取炉渣中钛的同时,对其他有价金属进行回收,生产钛硅合金产品,既变废为宝,又将提取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改进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使提钛后的残渣可再次利用,从根本上消除了残渣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