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2日,由中国明史学会、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戚继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河北迁西举行。罗哲文、南炳文、商传、董耀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明史专家、长城文物专家共百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蓟镇设立时间”、“蓟镇辖区及地位”、“长城文化”、“戚继光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提出了诸多新观点。
“蓟镇设立时间”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与会专家对此也是各抒己见。军事科学院范中义研究员认为蓟镇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武臣镇守到文臣巡抚后才逐渐形成,最终成形于成化八年(1472年);中央民族大学陈梧桐教授提出,目前史学界对明代蓟镇的设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常设武臣镇守开始,一说是从文臣镇守蓟镇开始,一说是设立总督后才能认为蓟镇建立。这主要是因为学界界定其设立标准有所不同,实际上称“镇”只要是常设武臣即可,不一定要机制全部建立,不必等到文臣、巡抚、总督全部设立。
蓟镇在明代九边军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蓟镇辖区及其地位问题也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仙指出明代蓟镇区域主要是指明代以镇府所在地为中心,包括除总兵府之外的在整个北京长城防御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地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青年学者赵现海则提出了明代蓟镇辖地变迁说,认为明代嘉靖以后随着京师防御形势的需要,蓟州镇所管辖区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
与会者还对相关的长城问题如长城古隘口松亭关的具体位置、长城修筑方法及戚继光文化进行了探讨。松亭关作为长城古隘口,以军事要冲而闻名,但其具体位置自明正德年间就难以依图寻觅。明史专家南炳文通过梳理文献中有关松亭关的纪事及对其位置的不同记载,详细考辨了松亭关的称呼及位置变迁。山东登州博物馆馆长袁晓春介绍了2004年在山东蓬莱出土的戚继光为其老师梁玠撰写的墓志铭石刻等5件文物,为研究戚继光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明代服饰专家赵连赏根据文献记载,以戚继光为例,对明代蓟镇总兵官服等级做了细致的考识,展示了明代总兵服饰在六个系列官服中的等级区别。
此次明代蓟镇文化研讨会涉及范围广泛,问题探讨深入,必将推动明代军镇及相关历史的研究。会上,专家们针对今后的蓟镇研究,提出加强基础工作,做好文献收集整理,努力发掘新史料;运用多学科协同共进的研究模式等建议,指出蓟镇镇府即“戚继光总兵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应该尽快进行修复,并打造成展示长城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