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与文化城市”平行论坛:
文化展示城市风貌
文化是城市发展战略的维系核心,现代城市发展不仅要靠功能分区,更需要文化的有力支撑。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有必要围绕文化传承深入探讨和反思,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规划理念,在总结世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城市文化的包容和超越。
蔡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展示着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品格,凝聚城市精神,决定城市长远竞争力,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因此本次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非常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作用,积极倡导建设有文化特色的和谐城市,就有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承相互交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历史,可以说传承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两者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面对历史,我们必须传承文化,面对未来,我们必须创新知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既注重文化传承,又注重文化的创新。
李侃如(美国布鲁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在全球范围内,怎样更好地进行清洁能源的发展,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文化将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关键的是要打造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能够看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要看到低碳经济对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矶崎新(日本建筑设计师):从生活到艺术,世界到处都体现出了亚洲的风情,在古典的世界体系中,文化起源中也有亚洲色彩。因此在全球化形成的“地球村”里有创建亚洲文化的必要。
“科技进步与创新城市”平行分论坛:
创新助推城市繁荣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历届世博会的核心展示内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飞速进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历史证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引领城市文明不断走向和谐与繁荣。本论坛聚焦科技与城市的关系,探讨教育、政策和创新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并对创新城市的内涵进行讨论。
曹健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副部长):科技创新,不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驱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城市创新培养的摇篮,也是创新技术的源泉,是创新产业集聚的平台,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精神的守望和传承者。
莫里斯·斯特朗(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署长):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在退化之中,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疾病等等。所以,现在必须有一次变革,对内陆城市进行改造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青年创造力与未来城市”平行论坛:
青年创造城市希望
城市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发展和参与,青年发展又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实际上,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能否相互促进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友好型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的未来形态,通过为青年提供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在推动青年和城市的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潘敏(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城市的未来寄望青年开创,青年的发展需要城市支持。我们认为,作为城市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践行者,青年应当获得更为广泛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各城市的政府和社会应当支持青年优先发展,并将此上升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议城市的政府能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的原则。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在社会福利方面,优先解决青年失业、贫困、疾病、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不足、社会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应将有利于青年身心健康作为优先的衡量标准。
埃曼努埃尔·希门尼斯(世界银行东亚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对青年人的投资,可能是政府,包括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的政府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如果我们要考虑到青年的因素,我们就需要关注青年的发展。我想重申,现在是向青年人投资的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对政府来说,一个简单的理由是我们有很大的人口红利。如果不利用这个人口红利的话,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一方面,要增加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确保青年人有更多的机遇;第二,要使青年人有能力做出明智选择;第三,一旦青年做出错误选择,我们要给青年人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让他们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