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1日 星期一

    江苏大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宣晓庆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1日 06版)

        在江苏众多高校中,江苏大学可谓独树一帜:自2003年江苏省评选“十佳青年学生”以来,每届都有学生当选,这在其他高校中绝无仅有。此外,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系列光环让人振奋。

        近日,江苏大学召开了第二次学生工作会议,校长袁寿其说:“要做好学生工作,我的感想是‘八个字’,即热爱、敬业、投入、创造。”

        一切从“心”开始

        不久前,一个由真实女大学生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小城大爱》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而故事的真实原型就是江苏大学2003级学生陈静。

        读书期间,陈静四处为白血病患者丁玉兰募捐10余万元;不幸的是,不久后,自己竟然患上了同一类型的白血病。得知这一消息,社会上的好心人为她捐款,她却将一部分钱转给了盐城工学院的白血病患者。陈静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市民,镇江全城由此掀起了拯救“爱心天使”的“黄丝带行动”。

        对于江苏大学来说,陈静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在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谢钢教授看来,一切都得益于该校早早就开始实施的“一本四全”教育理念。“所谓的‘一本四全’,就是指一切以学生为本,关注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全员的心理保健意识,努力营造全校的心理教育氛围。”   

        江苏大学不仅在全校建成了三级学生心理保健网络,还积极为学生搭建“心灵讲坛”,每月一次请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名心理学专家学者前来“掌勺”。

        让学生成为“专业型”老板

        近年来,“创业”成了大学校园的流行语。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江苏大学有不少创举:每年选拔3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菁英学校”,积极探索精英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实施“学业导师”制,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教授面对面的学业指导;大力扶持大学生科研立项……

        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江苏大学已建立86个创业实训基地,也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典型——申请专利40多项的刘春生、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张翼……

        江苏大学机械学院的07级研究生周尚飞现在已经拥有一家注册资金为500万元的信息科技公司,他告诉记者,自己出身农村,创业初期压力很大,后来幸亏学校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公司的秸秆气化炉产品才得以迈上新台阶,签下第一笔业务。“现在凭借导师的课题研究帮助以及经营新能源公司积累的经验,我的公司完全进入正轨,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高校肩负着国家创业教育的重任,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我们始终致力于培养一批专业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的创业者。”江苏大学宣传部部长高鸣说。

        为学生与企业牵好线

        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江苏大学建立了50家就业工作站,500家就业基地,与地方政府共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建立综合性市场、“周三人才市场”、行业专场、地区专场等立体化的校内就业市场,同时注重发挥飞信、QQ群、手机报等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就业信息“点对点”传递,让65%的毕业生足不出校就找到了“婆家”。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60%以上。2009年江苏大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被遴选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需要我们去精心造就。”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强调,“我们特别要致力于营造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良好环境,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