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1日 星期一

    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余传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1日 04版)
    世博会盛装告别 10月31日,上海世博园区处处彩旗招展,喜气洋洋,世博会盛装迎接最后一天观博的游客。本报记者 赵洪波摄

        今天,是世博会的最后一天。随风舞动的西班牙“草裙”、播洒种籽的英国“蒲公英”,有“月亮宝船”美誉的沙特馆……将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珍藏的美好记忆。在世博园近6平方公里土地上演绎的,不仅是一场建筑的饕餮盛宴,也是多元文化的精彩对话,更是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这个小小的“地球村”,是写在黄浦江畔的“百科全书”,是人类历史足迹的“展览馆”,更是人类对未来探索的“实验室”!

        作别之际,“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再次奏响了本届世博会的强音——中外名家齐聚、真知灼见迸发,聚焦本届世博会碰撞的思想火花,定格了本届世博会对人类文明的思考,那些震聋发聩的智者声音将永远回荡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

        希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生长于韩国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在各个国度的大小城市中,看到了城市最光鲜亮丽、活力四射的那一面——城市是就业的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商业活动和创新的中心;但他也不无担忧地看到城市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们移居到城市中,城市容纳难度越来越高;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居民,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清洁的水、没有卫生设施、也没有基本的住所;城市还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些沿海的城市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同样怀着忧患的还有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波茨坦可持续发展高级研究所科学主任卡罗·卢比亚。他说,现在全球人口比76年前他出生时增加了三倍多,但能源消耗则增加了十多倍,人类像这样毫无节制地攫取和掠夺自然,地球上的能源还能用多久?

        但“上海世博会没有带来失望,恰恰相反带来了惊叹和振奋,带来了希望,我们有信心能应对城市化时代日益涌现的挑战。”潘基文在参观世博园内的展馆后欣慰地评价道。

        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逼真的模型展示了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智慧,描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参观世博园后,我们知道,城市能够更好地把自然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城市里的居民可以获得更加清洁的空气和水,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路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白色建筑,中国人看它像“大碗”,外国人说它是“冰壶”——芬兰馆,以“优裕、才智与环境”为主题,获得本次世博会B类展馆设计奖金奖。芬兰总理玛丽·基维涅米与世界“分享灵感”:目前,全世界建筑物以及建设行业所使用的能源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40%以上,芬兰馆突出了可持续性,材料回收和节能的特点,所有材料都可以拆卸重装并且可以后续利用。

        上海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这是“和谐城市”的核心精髓,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留给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绿色发展与生态城市论坛”上,专家们算了一笔账,全球每天消费的石油总量大概在8400万桶左右,加上税收等因素,每天大概会产生160亿美元的收益;而一项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新能源研究项目,其20年的总投入只有100亿欧元,也就是和全球一天的石油消耗费用相抵。专家们呼吁,未来人类要变革现在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

        “科技进步与创新城市论坛”上,专家们表示,世博会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要更加努力开发可再生的能源,要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和谐城市”是高峰论坛上专家们的共识,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愿景:21世纪变革的推动引擎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在经过“阵痛”后,为世界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样本。市长伊尼亚奇·阿兹库纳自豪地讲起了毕尔巴鄂市的“变革”之道:20年前,毕尔巴鄂市的工业占全市经济的49%,服务业只占36%。然而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人力成本的提高,工厂倒闭、城市凋敝、犯罪率上升、贫困化加剧,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政府投资8亿欧元清理整治河道、建起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城市市容市貌发生巨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变革也带来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20年后的今天,毕尔巴鄂市成功转型,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62%,工业只占27%,毕尔巴鄂市再度成为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地区知识经济的“领跑者”。

        毕尔巴鄂市是本届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55个经典案例中的一个。55个案例,都有解决难题的独道之处和变革之路。高峰论坛上的“变革”之声不绝于耳,“变革”之策星光闪耀:

        “知识创新与文化城市论坛”上,哈佛大学研究员杜维明呼吁,“技术进步和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追根溯源,人类基本的生活态度、消费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减少能源消耗。这样,城市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经济转型与永续城市论坛”上,专家们认为,本届世博会上反映出人类对“发展”含义的理解更加科学,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成熟,必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区治理与宜居城市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城市手中握有建设更美好生活环境的钥匙,未来各个城市要规划并建设更多的生态化绿色城市,可以帮助人类拯救我们的地球,减少贫穷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为良好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高峰论坛上总结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激发的合作、团结、开放精神对全人类应对各种重大挑战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参观者或参展方,本届世博会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人们得以体验文化差异,了解正在进行的努力,知晓未来前进的各种道路。”(本报上海10月31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