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与我们依依惜别,但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长期陪伴我们建设更好的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世人瞩目,西方国家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使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20%增加到50%左右。我们则用了最近三十年的时间,使城市人口从22%增加到去年的46.7%。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的人口要达到8.4亿,而农村人口则从现在的7.8亿减少到6.3亿。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向巨型城市化发展。现在一千万以上人口的巨型城市,中国有两个,北京和上海。到2025年,中国预计会有八个,也就是再增加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成都,这样的话不光是沿海,而且中西部都有巨型城市。除此以外,大、中、小型城市也会不断增加。
城市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总趋势,但世界性的大城市都面临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能源供求的“峰”、“谷”差距。由于大量人口集中在一个小地区,大家用电的时候都用,不用电的时候都不用,那么电网如何来平衡这样的需求?同时,城市的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物流的效率如何提高?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如何运行智能的医疗模式?城市里大量的建筑如何节能?
上述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从城市规划入手,从建筑、建设入手,同时也要从管理入手。在管理方面使用物联网,可以从技术层面缓解上述共性问题。
物联网是一个渐进的概念,最早它是射频识别器,它是一个像条形码一样的芯片,可以识别这个物品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如果说因特网是把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物联网就是要把物理世界的信息和管理连接起来。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发电和用电是不匹配的。电厂的能力必须满足高峰时的用电,而高峰用电往往不是平均的负荷。2009年,美国宣布斥资34亿美元用以发展智能电网,使得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能上网,不然这些不稳定的能源是没有办法上网的。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也可以发挥作用。欧盟国家认为,利用这个技术可以提升交通效率17%。如果要去停车,运用了物联网后,只要车子停在这里,车上装有射频识别器,马上就知道这是谁的车停在这里,他的银行帐号是多少,直接收费,很简单。
物联网还可以用于运行的车上。如果我们提前0.5秒告诉你前面的车要刹车了,就可以减少50%的撞击能量。斯德哥尔摩采用了这样的装置以后,降低路口交通的流量,还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中国有一个好的例子,中远物流公司采用信息化管理以后,在全球的管理分中心从100个减少到40个,成本下降23%。
物联网在医疗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你只需带一个卡,医生把卡插上去通过物联网就可知道你过去看病的病例及诊治情况。
物联网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十分重要。清华学堂(1905年)的能耗是每平方米一年34度电;1995年北京的一个办公楼是113度电;上海金茂大厦(1999年)是215度电;2007年美国某中心办公楼是356度电。而日本在建筑中设置的大量物联网的传感器可节能30%。这提醒我们很多建筑师只注意到外观的美丽,而没有注意到能耗,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这是工程界必须要改变的风气。
在城市中,让资本、商品、科技、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是城市居民享受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生活的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发展物联网直接关系城市能否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陪伴读者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关注,本报于世博会开幕前夕推出了“名家话世博”专栏。从2010年4月29日到今天,共有34位社会名流、学者大家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世博感悟。今天,“名家话世博”专栏向读者告别。
与更为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世博时刻”如惊鸿一瞥。因此,“名家话世博”专栏今天的告别只是本报对上海世博会精神财富深入挖掘的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与读者一道思考世博,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