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纵横通衢畅八方

    ——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31日 01版)

      2010年1月18日,沪蓉西高速公路实现全线双向通车运营。从此,跨越我国东中西、长达2000多公里的沪汉蓉高速通道打通,长江上游、中游和长江三角洲等三大经济区在陆路“一脉相连”。

      昔时诗仙太白出川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梦想,在中国交通人的手中变为现实。

      沪蓉西高速公路,预示着中国交通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

    中国速度背后的强大引擎

      阿卜杜勒马利克·穆阿里米,现任也门驻华大使,1974年至1978年留学中国,先后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和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 

      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给记者回忆起当年他从西安坐飞机去延安参观的一段往事。“由于没有像样的公路,我们就坐那种很小的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我紧张得汗都冒了出来,同行的几个人脸色都变了。”大使感慨地说,“中国这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五年尤其明显。”

      “的确,‘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

      据统计,“十一五”我国新增高速公路3.2万公里,约占通车总里程的45%。“到今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3万公里,预计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十二五’期间将超过美国。”李盛霖充满信心。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的总设计师曹右元谈及高速公路发展历程,感慨良多。1984年,沈大高速公路破土动工,揭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的序幕;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5年底突破3万公里;2008年年底突破6万公里;2010年将突破7万公里。

      据统计,“十一五”前四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超过“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是中国强大起来的真实写照,得力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强大引擎。没有国家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中国公路的一日千里将不可想象。”曹右元说。 

    世界奇迹背后的不懈创新

      “十几年前,中国有多少人见过高速公路?只能到国外去学习,回来再传授给别人。那时电力紧张,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开凿隧洞,一般是把一座山从中劈开,开挖出的土石方量大得吓人。”曹右元说。

      而今天,外国公路桥梁专家却把中国的公路项目作为范本和案例。当看到宛如巨龙腾飞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时,外国专家们惊呆了。

      339座桥梁、43座隧道挽起320公里巨龙穿山越岭,20多项工程建设的全国纪录、亚洲纪录、世界纪录在沪蓉西沿线诞生。

      回望过去五年,除沪蓉高速公路外,还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路、桥梁、隧道项目相继诞生——

      2007年1月20日,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

      2008年5月1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贯通;

      2010年10月15日,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竣工,大桥创造了基础最深,桥塔最高,铁索最长,跨度最大的四项世界纪录……

      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构筑了一个个庞大的“科技博物馆”,这背后是一部创造者的恢宏史诗!是无数工程技术人员对现代交通科技的孜孜以求!

    历史跨越背后的民生情怀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则是毛细血管。

      “农村公路一个重要意义是带来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浙江海宁市副市长邵小文说:“农村路网的畅通和农村公交的方便快速,使海宁的村校撤并、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公交教师乘车优惠卡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镇工作,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学校名优教师已占到全市名优教师总数的46%!”

      “‘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显著前所未有,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李盛霖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农村公路53.3万公里。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94%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公路。

      李盛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处于成网的关键期,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切实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要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图表制作:颜维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