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一字一墨总关情

    ——记孙中山先生《黄帝赞》集墨

    马治权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27日   16 版)

        我是陕北人,对黄帝陵自然比较熟悉。再加上我是个书法爱好者,每走一地总是喜欢关注书法作品。黄陵轩辕庙正殿前的碑亭里和庙院内,有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于1937年清明节书写的祭文碑刻,有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的碑刻;也有国民党主席蒋中正于1942年冬题写的“黄帝陵”碑刻等。然而前几年的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多了一块孙中山先生的《黄帝赞》碑刻(见上图)——在书法上,我“曾操千器”,见过孙中山的不少墨迹,但这幅作品似乎没见过。讲解员说,这是集墨。我不禁有几分肃然!静静地看了几遍,心中又生出另一番敬意,集墨者是高明的:整幅作品和谐完美、有机统一,竟无一点不谐。讲解员说,集墨者叫樊高林,是延安市政协主席,曾在延安大学做过中文系讲师。

        据有关资料记述,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3月即派代表团前往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向轩辕黄帝致祭,并亲自撰写了祭文。遗憾的是祭文未能保存下来,只有这首祭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得以流传,可惜无手书墨迹。

        由于工作关系,樊高林曾多次陪同海内外宾客到黄帝陵祭拜,许多有识之士常因看不到孙中山墨迹而叹憾。由此,樊萌生了以集字的方式来展现孙中山《黄帝赞》的想法。一次,他陪同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万绍芬同志拜谒黄帝陵,讲了他想集字的想法,万当下给予鼓励,回去后又与中山纪念馆等有关单位联系,帮他收集资料。后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的文献文化学博士石立善先生听说后,也主动为樊高林提供关于收集孙中山遗墨的重要线索,并最终在武汉找到了由刘望龄先生集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这使樊高林的集字有了一个飞跃。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樊高林深知集字须展现《黄帝赞》的严肃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纵赏中山先生的书法,其传统功力十分深厚,遗墨多见行楷,中锋用笔,沉稳端庄。基于这些感受,樊高林在选字时,对一些同样的字,尽量以上述特征为准则而取舍。遗憾的是由于资料所限,个别字无法找到,只好采用拆配的办法组合而成,如“軒轅”二字;另有“蚩尤”二字连组合也难以完成,便依先后的结字行笔态势,采取意临的方式,几经比对,予以弥补。

        遗墨集字也可称得上是一种再创作,在中国古代很盛行,最著名的是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遗墨而成的《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可以说,这在当初几乎是一种皇家的举动,其时皇宫所藏数千册王羲之行书真迹,但似乎仍嫌不够,又在民间一字千金地征集搜求。集字者也极其呕心沥血,自贞观二十二年(649)至咸亨三年(673),历时25年乃成。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非常好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行气和穆、平淡简静的境界。怀仁和尚这一有功德的杰作,成为后世人们临习行书的入门经典。

        樊高林集字《黄帝赞》,当然没有怀仁和尚那样旷日持久、规模宏大,但作为一种个体行动,也是费了许多的心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米”也不是说就可以做好“炊”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孙中山传于后世的墨迹很少,且多为题词和手札,而这些墨迹又是写于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环境,因此在气息上形态上又各各不同。这对集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然而这些困难似乎还可以克服,无非就是反复比较,不停地排列组合和无数次地缩放罢了。最让人困惑和难以跨越的,还是对缺字的补写,这几乎要让集字者把孙中山的墨迹熟练摹写到乱真,所以说,如果樊高林不是学者,不是对书法有深厚的传统功力,那么这件沉稳端庄遒劲有力的《黄帝赞》是不会有的!

        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正值海内外炎黄子孙人心思进,所向一统的大好时代,谨将这篇孙中山《黄帝赞》祭词的集字过程披露于世,权作一炷心香献于始祖陵前,以期华夏儿女引以自豪,增进共识,同谋复兴大业。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