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三峡谱就水诗章

    ——写在三峡工程首次蓄水175米之际

    本报记者 夏 静 冯永锋 通讯员 陈 芳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27日   04 版)

        10月26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宣布:三峡治水梦,今日喜成真。一代伟人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在我们眼前变成了现实。

        高峡平湖碧波荡漾,三峡大坝雄伟壮观。数以万计的三峡建设者用智慧、心血和汗水铸造的这座跨世纪工程,已经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

        但是,三峡工程从它开始建设的那一天起,争议从来就没有断过。三峡蓄水175米后,有哪些新变化,取得哪些新经验,还面临哪些新考验,能否帮助中国解开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水资源难题?

    新变化:公益性功能大于经营性功能

        自古以来,洪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而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就是防洪。

        “长江安澜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在接受采访时说,三峡蓄水至175米后,上游将形成一座峡谷型水库,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拦洪水221.5亿立方米,即使发生千年一遇的长江洪水,三峡工程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使用,可避免长江下游遭受毁灭性洪灾。

        三峡工程将补水与防洪、通航、发电相提并论,称为“四大效益”。三峡蓄水以来,充分利用调节库容,在枯水季节向下游补水,控制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海拔39米,即使在最枯的季节,下泄流量不少于5500立方米/秒,以保障下游航运、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多目标、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除防洪、发电外,三峡工程还具有航运和供水等多方面的效益。在这些效益中,防洪、航运和供水等属于社会公益性功能,而发电则属于经营性功能。三峡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功能大于经营性功能。

        他说,三峡实现175米蓄水后,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供水的需求,促进沿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经验:从“汛后蓄水”提前到“汛末蓄水”

        “三峡175米蓄水所有安全监测资料,都在预料之内。”郑守仁院士充满信心地说。

        那么,一个如此巨大的工程,有没有发生在预料之外的事情?

        他略加思索地说:“有。今年提前蓄水,在设计时是没有料到的,这是一个不断优化调整的结果。”

        2008年和2009年,三峡工程两次蓄水175米都没能成功。专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得出一个重要经验:那就是将“汛后蓄水”改为“汛末蓄水”。

        前两次为了大坝安全起见,蓄水都选择在10月,也就是“汛后”。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上游流量9、10月份月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干支流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蓄水,使得上游来水量与初步设计相比大幅减少。

        专家通过对历史水文资料的分析计算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拦蓄9月份汛末洪水资源。从9月份开始,长江上游来水逐步减少,发生大洪水的概率明显降低,千年一遇洪水只约相当于百年一遇洪水,结合洪水预报,可以保证防洪安全,不影响三峡水库防洪功能的发挥。

        他说,水库泥沙淤积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好于预期,由于上游修建水库拦蓄部分泥沙、退耕还林、径流量周期性减少等因素,近年来三峡水库泥沙来量比初步设计减少了56%,这也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新考验:库岸边坡和消落带稳定是大考验

        三峡蓄水至175米后,对三峡枢纽建筑、电站机组、船闸闸门、泥沙淤积、库区地质带来了新的考验。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介绍说,175米的高水位对于三峡枢纽建筑物来说是一个考验,对此他很放心。枢纽设备、电站机组、大坝闸门、三峡船闸首次在175米条件下运行,是个重要考验,需长期监测、得到检验和证实。

        多年来,国家通过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以及群策群防、监测预警等手段,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防治,但库区的地质灾害仍不可以掉以轻心。蓄水175米后,更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

        同时,作为季节性调节水库,三峡水库水位每年要在防汛限制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间涨落,这样就会产生了一个高达30米的“消落带”。

        他说,库岸消落带总共有300多平方公里,消落带如何保护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由于消落带地质情况复杂,要反复观察在库区水位升降之间,对消落带造成的影响和地质变化情况。

        他预计,要通过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库岸再造,库岸边坡才会趋于稳定。三峡库区两岸的边坡是否稳定,是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面临的最大挑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