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 “有的地方为改善城市形象,盲目拆迁,甚至将医院和学校迁建至尚未开发的地区,严重影响群众看病就医和子女就学。”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今天坦言。
石秀诗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跟踪调研的结果时作上述表示的。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卫生等民生工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了跟踪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近两年实施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情况总体较好,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中央财政年初安排的692亿元和追加安排的1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已全部下达;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68万户,占计划的56%。
石秀诗同时表示,调研也发现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除了盲目拆迁,还有地方制订的建设规划对居民需求缺乏准确调查统计,造成规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有的项目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迟迟不能入住;个别地方将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郊区,缺少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
调研报告建议,应当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将基本住房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多渠道、可持续;在房源筹集上,应坚持宜修则修,宜建则建;建设投资当以政府引导、社会投入为主;在保障方式上,应以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居民承租住房的能力为主;在资金筹措上,实行金融扶持为主,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对低收入困难家庭购房或租房的定额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