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大学校园里的“稻香村”

    本报记者 毕玉才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9日   02 版)

        校园里原有的一片稻田在秋天收获时,并没有全割,而是有意留出了一块。这一块的面积与整个校园相比,差不多如同一张小小饭桌吧。当一场大雪铺天盖地平铺大地时,这张饭桌出现了惊人的热闹:一大群麻雀在这里密集着扑腾着,上千只小翅膀扑腾出来的灿烂与感动,激活了整个这片“大学城”……

        这段文字摘自作家刘元举的散文《给麻雀留一桌盛宴》,文中提到的稻田位于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是在建设新校区时依据原始风貌保留设计的一处20亩地的自然景观。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稻香伴着书香,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专门为它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为设计它的团队颁发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与其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中国奥运项目水立方。

        建筑大学又不是农业大学,留片稻田作什么用?“建筑大学就是规划和设计人们生活方式的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张福昌说,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理念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校园里,我们留住这一方田园,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理念。

        沈阳建筑大学原来位于沈阳市区内,2002年后,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他上百所大学一样,迁入规划中的浑南新校区。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在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舍弃原有土地上的山坡稻田、田埂沟渠、花草树木,而是很好地保存了原有的自然景色,并把它们巧妙地融入了大学校园里。有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在原始地貌上规划设计出来的,既节约了高额的建筑材料,又省下了日后的维修护理费用,堪称科学发展的范例。

        如今,你漫步建筑大学校园,稻田景观、西山果园、此山无路、东山古松、孔雀家园、东方庭院……100多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好多都不着一字,却巧妙地将建筑景观、生态文化、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融会其中,既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田家刈获时,腰镰竞仓卒。霜浓手龟圻,日永身罄折”的艰辛,又能感受到“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的惬意,无声地进入了“行不言之教”的最高教育境界。

        景观学院学生邹蕴琪在《校园里有片荞麦田》的文章中写道:校园里的花并不少,但却总是只有那一片荞麦花一直开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它是如此普通,默默地开在那里不说话,却不曾卑微低头,始终美丽地绽放着……大多数的我们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可是谁又能说如此的我们就没有绽放的权利呢?

        沈阳建筑大学宣传部部长刘喜东告诉记者:《红楼梦》中的“稻香村”,只是“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的“矫揉造作的园林而已”,而建大校园内的稻田却兼具景观功能、生产功能和美育功能。每年5月的插秧节,师生们在这里体验播种的艰辛;10月的收割节,感受收获的喜悦;而收割后的稻米——“建大金米”,是学校送给每一位参观者最珍贵的礼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