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来,陪老人去霸州李少春大剧院看了场京剧,带妻子女儿去文安欣赏了杆会表演,和几位好友同学一起游览了廊坊文博馆,还独自去听了场屈家营古音乐,感觉一个星期的休假时间都不够用……”日前,在广州工作的王先生回廊坊探亲时开心地发现:家乡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昔日被称为“文化洼地”的廊坊,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霸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誉为构建县域公共文化体系的成功范例;文安县由于惠及乡村群众的“文化植被”建设,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大厂评剧团文化体制改革先进经验,受到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幸福廊坊”为品牌的廊坊广阳、安次两个城区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深得民心……上述种种,被人们称为“廊坊文化现象”。
黄金宝地建文化休闲中心
廊坊市中心,艺术大道北侧,一处档板围圈的工地,是在建的文化休闲中心。“600亩黄金宝地,建成商业区要增加多少GDP?现在却要投巨资建成供老百姓愉悦身心的文化休闲中心,而且听说其中的大剧院是国际招标、方案一流,这绝对是大手笔,更需要大魄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韩先生感慨地说。
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地下缺水,匮乏的自然资源,注定了廊坊要面临很大的经济发展压力。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近年来对文化的投入却从不吝啬,公共文化事业支出年均超过30%。本世纪初,霸州市年财政收入仅有2亿元,十年来却累计投入23亿元,大力兴办文化事业。2006年,文安县在财政收入刚过3亿元的情况下,仅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就投入6500万元。
“没有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难以保持稳定提高。”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认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照样可以办大文化,而且文化繁荣势必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带来跨越式发展,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以霸州为例,这个县级市近年来的喜人数字为廊坊市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了最好诠释。2001年以来,霸州投资5500万元建成李少春纪念馆和大剧院,此举开创了国内由地方投建艺术家纪念馆(院)的先河,梅葆玖、李维康等全国戏曲界的表演艺术家纷纷前来登台表演,央视戏曲频道先后播出在此举办的近20场京剧晚会。他们还投资4亿元建成“华夏民间收藏馆”,其中的自行车馆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博物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为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霸州市财政收入由本世纪初的2亿元激增到2009年的20.47亿元。
一个县3200个农村文化示范户
今年中秋节,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带领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常州、深圳、东莞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而言,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最根本的事情。文化可以使人民群众对政策产生认同感,对生活产生幸福感,更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各级领导对文化的深刻认识,确保了各项文化事业的顺利开展。2009年12月,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有36年历史的大厂评剧团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的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真正实行了按劳取酬,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改制前一年出台综艺节目不过6台左右,而改制后仅仅半年时间,就创作同类节目20台。公司董事长赵德平说:“今年上半年公司演出纯收入达600多万元,比转制前的同期翻了一番。现在公司的市场更加广阔了,我们已经谋划着把公司打造成为多产业、多行业的企业集团。”伴随着廊坊发展一同成长起来的廊坊银行,热心文化公益事业,安排专项资金邀请国内戏曲名家,每月18日在廊坊明珠影剧院为市民免费演出,《戏院百家·银苑奇葩》成为廊坊银行文化惠民的一张靓丽名片。
缺乏民众自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持和大力引导,激发了广大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并进一步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在文安县,主动申报挂牌的农村文化示范户达到3200多个,每天傍晚时分,西代村周丙申的小院里就会热闹起来,村里的戏迷们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敲锣打鼓,字正腔圆地唱起来;而在北辛庄村裴景纯的家里,一群书画爱好者则挥毫泼墨,切磋技艺……
在商店就能借阅图书
作为廊坊市民,廊坊师范学院青年教授杨士泰教研之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时代广场。“那就是一个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健身中心……我一直以廊坊有这样一个高品位的广场而自豪。”
时代广场的前身是市档案馆、文化局和调料厂所在地。上述单位搬迁后,有些开发商为了争得这块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宝地,竞相给出高价,但政府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将这块地方建造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但要想让城市建设得有内涵,让群众生活得有品位,就必须舍得为文化留足空间,这要比单纯搞几个商业项目更有现实和社会意义。”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如是说。
以“幸福廊坊、文化共享”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长盛不衰,以春节、元宵为节点,每年举办一次廊坊文化艺术节,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组织综艺、戏曲、花会表演、红歌大赛等系列专业院团、群众业余演出几十场,遍布城市广场、剧院,观众达20多万人,让普通群众共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时代在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廊坊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更注重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文安县把图书投放到农村群众随时可去、随手可取的药店、商店等场所,建设“新农民书屋”,对图书及时补充、定期流转,并在全县以村街为单位建造了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依托文艺骨干组建了283支文化活动队伍。“在商店就能借阅图书,在村街就能参加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快意享受文化成果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