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新论集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12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被俘者是否在圆明园内受虐致死

        1860年10月初,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大肆劫掠了圆明园内文物书画、珠宝玉器。随后,英国代表额尔金又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在圆明园内将英法被捕俘者虐待致死为口实,悍然命令英军于18、19两日,将北京西北郊以五园三山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焚为灰烬。由于种种原因,众多外国学者相信了额尔金的这一说法,我国的史学工作者也多为其所蒙蔽。有鉴于此,王开玺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上发表了《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一文。根据大量中外史料,特别是《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等官方档案和当时的刑部尚书赵光的自订年谱,结合参与焚掠圆明园的外国人的回忆文章,指出,以巴夏礼为首的9名英法议和代表是9月18日在通州附近被僧格林沁拘捕的,当晚被押解至北京,“锁禁(刑部)南北二监”。10月8日下午3点钟左右,清政府“将巴夏礼送到德胜门外夷营”。其他27名英法被俘者,则分别被关押于大兴、宛平、房山、密云、昌平等各县狱中。事实说明,额尔金所谓英法被俘者被关押于圆明园,并且受虐致死,是别有用心的捏造,目的是为焚毁圆明园寻找借口。

     

     

        社会主义:现代中国三大思潮的共同取向

        俞祖华、赵慧峰在《社会主义:现代中国三大思潮的共同取向》(刊于《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以均富和平等为重要诉求的人类理想,对近代各种思潮都有其感染力、辐射力,并成为具有不同倾向的思想家的共同追求。被称为现代中国社会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的取向。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相当的亲和性,远离资本主义、亲和社会主义成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特征。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更天然、更密切的亲缘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都表达过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与倾慕,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了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传统“大同”思想资源去附会现代社会主义,去思考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建构出具有近代色彩的儒家大同社会主义模式。

     

     

        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乔新华在《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刊于《安徽史学》2010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理论与方法论的关注与探讨更使其在为历史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与方法的同时,成为史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其一,不论其最初是以“历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范式”意义的面貌出现,社会史在今天已经承载了推进旧史学研究方法向新史学方向转变的历史重任。其二,伴随着新旧“范式”的转换,社会史对传统政治史主题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揭示了研究视角转换背后蕴含的方法论意义。其三,随着研究视角转换和研究视野扩大,社会史在扩展史料范围的基础上生发出解读不同史料的不同方法,如果把它放在“历史即史料学”的脉络下看,其方法论意义尤为深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