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培养国际商务“行动大师”

    ——来自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的人才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01版)

        最近几个月,柏群院长和她的同事一直都很忙,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今年是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成立10周年。“我们要在学院布置一个漂亮的展示长廊,让所有来宾都领略到我们学生的风采。”柏群打开一份份已经整理好的展示资料,将每个学生的情况娓娓道来。

        那是一份份值得骄傲的人才成长报告。

        哈佛MBA的两个“唯一”

        2003年,在国际商学院中法班刻苦学习了2年的帅媛媛,顺利前往法国布尔戈尼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她成功申请了美国哈佛大学MBA,并创造了两个“唯一”:她是哈佛大学MBA那一年录取的唯一一名来自亚洲的学生,也是唯一一名还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面对惊讶的目光,帅媛媛坦然地说:“我的‘工作经验’就来自于课堂、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是教育部第一批复核批准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谙熟国际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化企业运作的人才。”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春茹教授说。过去10年来,国际商学院敏锐地捕捉“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通过与国外合作大学的双向融合,逐步完善了融课堂教学、学术讲座、中外企业实践、课外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创立的“四位一体、交融互动”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在已经是重庆市市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我们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培养从事国际商务的‘行动大师’。‘四位一体’的培养,使我们的很多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柏群说。

        “永不解聘”的毕业生

        2004年,赵欣从国际商学院中法项目班考取法国图卢兹一大,获取法国硕士学位后,又考取了法国的精算师执业资格。在巴黎的一家精算咨询公司,负责精算分析研究的赵欣以出色的才干赢得了尊重和重视。在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时,公司主动加上了一条:只要赵欣不主动提出辞职,公司将“永不解聘”。 

        “人的一生,最难的不是争取成功,而是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感谢学院给我打开了选择之门。”法国布尔戈尼大学2008-09年度平均分的第一名,是来自国际商学院的税竹。外国留学生获得年度平均分第一名,在该校历史上是罕见的!兴高采烈的校方特别邀请王崇举校长飞赴法国为税竹颁奖。

        正在马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陈昌盛,2008年获得了法国国家教育部的全额奖学金,2010年又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了欧洲中国经济年会。进大学前一句法语也不懂的陈昌盛说:“母校的平台规划了我们的未来。”

        国际商学院和合作学校共同制定和完善了培养方案,确定了强化语言学习、语言与专业衔接、巩固外语水平提升专业能力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在2010年国外大学选拔的入学考试中,合作项目考生的通过率达到92%。

        “大师”从这里起步

        获得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社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后,吴敏回国供职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近她又在世界银行的一次选拔中脱颖而出,即将成为当年全国唯一一个被世行选派到日本学习两年的人。在国内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家庭经济困难的王少平曾参加勤工俭学。取得法国学位后,在法国银行工作了两年,又考取了巴黎九大企业财务分析和公共投资管理专业的博士。“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国际商学院!”王少平说。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之初,重庆工商大学就确立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高度重视构建双向合作平台。与此同时,坚持重点引进具有跨文化背景的留学归国人员,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中国教师到国外合作大学进修,延请中外企业优秀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目前,全院具有跨文化和留学背景的中外专职教师已占86%,为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师资保证。

        在国际商学院的办公楼内,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咖啡厅,从“总经理”到“服务生”,40多人都是清一色的在校生。咖啡厅完全“自主经营”,学院的唯一要求是同时用中、英、法三种语言提供服务。

        “‘地球村’时代,每一所高校、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我们不能一味被动应付,要通过开放办学创造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多样平台,而开放办学的道路之一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王崇举校长认为,国际商学院为重庆工商大学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开放式办学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