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3日 星期日

    编织“一网打尽”的“网”

    ——访导弹航天测控专家沈荣骏院士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林利栓 李筱梅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3日 03版)

        沈荣骏院士虽74岁了,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嫦娥二号发射之际,记者在北京航天城采访了这位与导弹航天测控打了50多年交道的科学家。

        “关键在于集成创新!”提起我国导弹航天测控50年来的发展,这位老测控专家说。沈荣骏说,中国的航天测控网,还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建立起来的,当时沈荣骏负责这个网络的总体设计,见证了我国导弹航天测控50年来发展的全过程。

        这个网络建成后,钱学森提出,要搞一个统一的航天测控网,完成各类卫星的测控任务。根据钱学森的总体构想,我国测控人在原有基础上研制和调整测控设备,优化布局,形成一个以陆地和海洋为基础的测控网。到载人航天工程上马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次完善了网络,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统一S频段的航天测控通信网,这个网络集测轨、遥测、遥控、通信、数据传输等功能为一体,可以支持载人航天任务,也可支持其他中低轨卫星和同步轨道卫星任务。

        绕月探测工程属于“远程”测控,嫦娥一号卫星的测控给我国当时的测控技术带来新的挑战,主要问题一是测控通信距离由4万公里提高到40万公里;二是奔月及绕月轨道的设计与实施也是一项新的课题。面对这些难题,加大天线口径,改造了两套无线电测控设备,使地面站作用距离从地球延伸到月球。设计新的测定轨方案,满足了奔月及绕月轨道的设计要求,测控通信系统为开展深空探测迈出了新的一步。

        “‘三网合一’空间碎片探测系统的形成,首次月球探测任务测控系统的构建,都离不开航天测控的集成创新发展。”沈院士幽默地说,“我们现在的测控网真正是能‘一网打尽’的‘网’。”

        “机遇与挑战并存。”谈到未来,沈荣骏说:“空间是世界各国今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二代导航、高分系统、载人空间站和深空探测为代表的航天系统建设和空间探索活动快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这是机遇,也给测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一要加强体制创新,二要加强技术储备研究,他认为,这些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