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昌10月1日电(记者 邢宇皓、光明网记者 廖慧)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我国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成功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坚实一步。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较之嫦娥一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以及监视相机X频段深空应答机等轻小型化产品,并展开其他科学探测活动,为工程后续任务验证多项关键技术,积累工程经验。
嫦娥二号卫星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其间将进行2次至3次轨道修正。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特定位置时,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近月点制动,进入高度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在完成在轨测试和技术验证后,卫星进入100公里乘15公里椭圆轨道,拍摄嫦娥三号虹湾预选着陆区的图像,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经过一两天,卫星将返回100公里轨道,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二号卫星在轨工作设计寿命为半年。
嫦娥二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其中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研制。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31次飞行,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0周年来第60次航天发射。
(报道“嫦娥二号”特刊《再探月球》见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