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1日 星期六

    人文城市 多彩甘肃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1日 05版)
    甘肃馆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吸引观众驻足。 本报记者 刘新武摄

        充满浓郁西部风情和甘肃特色的甘肃馆,占地600平方米,位于中国馆序厅北出口,上海、新疆、青海、陕西、西藏五省区市展馆环绕四周。今天,记者将带您一起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

        外观凸显甘肃元素

        入口处“丝路城歌”四个兼具力量与庄重之美的篆书大字,是甘肃馆的展示主题。甘肃有最早的城市雏形,古老的丝绸之路有1600多公里绵延在甘肃境内,“丝路·城歌”这一主题,显示了陇原大地的厚重与沧桑。

        入口的顶部,采用特制LED组合墙,利用汉简构件组合成飞天造型,成为甘肃馆美丽的迎宾神女。

        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是全世界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舞姿婀娜的飞天,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这一充满诗意的名字里,如今又多了一层内涵:中国几代航天人的汗水和青春,在甘肃酒泉结出硕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系列运载火箭,作为现代飞天,成为中华民族派向太空的使者。在入口处左侧的外墙壁上,神舟7号巍然屹立,它象征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富强。

        甘肃馆入口处右侧的外墙,是仿照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形制建造的小舞台,莫高窟九层楼始建于初唐武则天时期,初为四层建筑,尔后历朝历代,多次毁而重建。现存窟檐,建于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五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遗址,保存了十一个朝代、前后一千多年的壁画、彩塑,被誉为“世界艺术明珠”。

        甘肃馆的小舞台位于“九层楼”一楼,在8月份以前,这里每天都上演敦煌舞蹈。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为哀悼灾害中的死难同胞,甘肃馆停止了小舞台演出。从甘肃馆活动周开始,这里将通过短片、照片等,展示舟曲抗灾和甘肃不屈的精神。

        城市鼻祖 简牍之乡

        甘肃馆的展示内容由城曲、壮歌、新韵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以“城曲——开放与融合”为主题。进入甘肃馆,在“丝路城歌”四个篆字的右侧,迎客的第一幕就是八千年前秦安大地湾先民的狩猎场景,一位先民手持弓箭,脚下是一片谷子地。这些取材于大地湾遗址的画面,显现在嵌入墙体的“彩陶”上。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1958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农舍、墓地等城市基本设施,在当时的大地湾已有显现。”据历史学者研究称,在大地湾晚期文化层中,聚落规模迅速扩大,达到百万平方米以上,遗址中大房子的发现及祭祀礼仪活动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城乡分野,是“城市革命的前奏曲”。

        在“丝路·城歌”主题词的左侧,是一组悬挂于墙壁上的简牍,古朴典雅的隶书文字,无言地叙说着甘肃曾经的辉煌。甘肃素有“简牍之乡”的美称,在河西走廊和天水等地先后30余次的考古发掘中,共出土秦汉、魏晋、唐宋竹木简牍、帛书、纸文书等61000余枚(件),汉简数量占全国汉简总量的82%。

        敦煌莫高窟——甘肃的世界名片

        接下来参观的是莫高窟第45窟的原样复制品,敦煌莫高窟无疑是甘肃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作为盛唐时期的杰出艺术代表,莫高窟记录了甘肃千年的繁华和梦想,是甘肃历史文化艺术中绚丽的瑰宝。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与瓜州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介绍,敦煌莫高窟盛唐第4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从洞窟形制、壁画内部和艺术风格看,其营建时间应在盛唐时期。作为莫高窟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之一,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壁画中刻划精细的各种人物形象,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风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是敦煌文化的精彩缩影。 

        看罢莫高窟,展现在参观者眼前的是一幅敦煌壁画的复制品,壁画上展示的是隋炀帝在敦煌组织的一次“万国”博览会,那次共有27个国家参加,展现了汉唐盛世对外开放集一时之盛的国际大都市形象。

        此刻,驻足在甘肃版图下,你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而震撼:在这块如意形版图下方,陈列着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复制品和《四库全书》的影印本。作为文物大省,甘肃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存不胜枚举,其印证着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甘肃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基因。

        保护自然环境 寻求和谐发展

        “壮歌——环境与发展”是甘肃馆第二板块的主题,180度环幕剧场是这一板块最大的亮点。甘肃馆常务副馆长张世恩介绍说,这里放映的动画短片,以飞天神女的视角讲述了甘肃数千年的演变:过去,甘肃大地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神共舞;后来,环境恶化,沙漠危及城镇,后人为追忆逝去的美好生活,将回忆画于敦煌壁画;现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开始保护自然环境,改变生活方式。

        百万年前的甘肃大地,河流纵横,植被茂密,是生物繁衍生息的佳地。永靖县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群、玉门发现的甘肃鸟化石、合水县发现的黄河象化石等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近千年间,这块土地上烽火连绵,又因人口激增、毁林垦田、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仍。保护湿地、治理沙化是甘肃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甘肃全面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草原恢复等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走出环幕剧场,一幅靓丽的现代城市图景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这里展示的是兰州市黄河风情线的照片——没有到过兰州的人,很难想象在大西北会有这样美丽的城市,以至于好些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会脱口问一句“哪里的城市这么漂亮”。

        甘肃省会兰州自古就是我国西北地区货物集散与水陆交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在西北地区起着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作用。作为唯一跨越黄河的省会城市,兰州素有“黄河之都”的美誉。兰州水车作为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见证了兰州沧桑的变化。今天的兰州被称为甘肃新黄河文化的典范——社区和谐、生活便利、气候宜人,尤其是夏天的凉爽更是让人留恋不已。

        发展循环经济 未来“风光”无限

        第三板块以“新韵——创新与未来”为主题,通过设置风力新能源互动游戏、循环经济互动体验区来展现甘肃发展远景,引导人们一同畅想未来人类的美好家园。

        在这个板块,甘肃馆通过示意图向参观者展示了金川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甘肃重工业基地集聚,以前主要是“两高一低”的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这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甘肃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势趋。去年甘肃省被确立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如今甘肃正加速探索一条西部资源型省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之路。

        展馆还设置了风力新能源互动展示,在一块风车的画面前,参观者只要摆动手臂,风车的叶片就会随之加快转动,这样的游戏环节引来众多参观者、尤其是儿童和家长的驻足。

        风能,这个逐步被人类认识并开始利用的清洁能源,如今已成为甘肃发展的新动力,是甘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则被称为“风口”,正因为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甘肃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酒泉也将成为中国规划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为甘肃的发展描绘出了无比美好的蓝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