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1日 星期六

    民生水利润民心

    ——“十一五”水利事业发展巡礼

    作者:本报记者 何平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1日 04版)

        拧开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马场乡台子村村民陈学忠家的水龙头,清澈的水汩汩流出。台子村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一直以来,村民饮水十分困难。自从村里建了蓄水池,陈学忠感觉用水方便多了,再不用半夜去挑水,也可以养大牲口了,去年他养了11头猪,卖了6000多元钱。

        从深夜走山路挑水喝,到“放心水”引入每家每户,台子村村民在解决日常饮水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正是我国广大农村大地全面铺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真实写照。

        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将原定“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到2009年末,累计解决农村2.72亿人的饮水困难和1.65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不断完善,水利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跨越式提升,越来越多的项目惠泽民生,有效应对了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江河治理加速,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6月以来,长江沿线降雨记录一次次被刷新,距离惊心动魄的1998年大洪水12年之后,长江流域再次发生暴雨洪水,寸滩、城陵矶、九江、大通和南京河段超警戒;湘江、赣江、岷沱江、乌江、嘉陵江、汉江等近20条重要支流超警戒或超保证甚至超历史……

        长江还是那条长江,今年的防汛形势却与1998年迥然不同:曾经是险象环生的长江干堤,如今安然无恙;曾经是千军万马、严防死守的惊心动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忙而不乱的景象……

        这份自信来自国家对长江防洪的巨大投入,国家投资近300亿元加快长江干堤加固,使得中下游3900公里堤防“强筋壮骨”全部达标。加上拥有220多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经受住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的考验,拦蓄洪水150多亿立方米,实现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赢目标。据长江防总初步评估,今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运用减少了10余万劳力上堤巡堤查险,仅此一项就减少了近亿元防汛人力物力的消耗。

        在淮河,19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建成,对淮河防洪标准提高,减轻淮河防洪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说,经过堤防加固后,王家坝保证水位由原来的29米上调到29.3米,降低了蒙洼蓄洪区的启用几率,减少了蓄洪区内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近年来,中央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大幅度增加江河治理投入,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步伐,主要江河的调控和防洪能力明显增强,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灌区节水改造,农作物喝上“救命水”

        “要是没有渠里的黄河水,往年遇上这种旱天,地里的小麦就没法返青了。”看着自家的麦苗喝上了“救命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葛埠口乡葛庄村村民娄清波的脸上愁云顿散,喜笑颜开。 

        葛庄村位于韩董庄引黄灌区内,由于灌溉工程老化失修,输水能力很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灌区农业的发展。水利部门对韩董庄引黄灌溉区实行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加强灌溉管理,完善渠系用水协会和村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推行以方计征的管理方法,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节水改造前的0.4提高到0.55以上。

        2006年以来,中央共安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170.38亿元,对398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1亿公斤,新增年节水能力131亿立方米。

        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节水增效重点县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进入了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的良性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全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67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42%。

        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今年汛期,我国暴雨洪水频发多发,极端性天气灾害突出,但经过除险加固的大批重点小型水库,不但水库本身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而且在拦蓄洪水、削峰错峰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四川省经历了“7·13”、“7·17”两次强降雨过程,但全省经过除险加固的2000余座震损及病险水库,没有出现大的险情,水库安全度汛形势总体平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兴建了8.5万座水库,大多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技术、施工和经济条件,有相当一部分建设质量存在先天缺陷,经年累月积病成险,不仅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而且成为重大安全隐患。 

        “十一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力度,规划共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7356座,包括6174座小(1)型水库。截至2010年7月31日,列入专项规划的505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或全面完工4341座;东部小型规划1116座项目中,已完成主体工程投入运用验收或竣工验收的382座。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列入现有规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经过近年来大规模整治,我国水库安全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大中型水库的病险率明显下降,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通过除险加固,可恢复和新增防洪库容22亿立方米,直接保护下游耕地1.2亿亩,保护人口1.4亿人。

        在回顾“十一五”期间民生水利取得的成就时,水利部部长陈雷说:“我们将把民生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良好、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