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构筑人才高地

    ——记青岛市委党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作者:鲁 青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12版)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近些年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创建全国副省级城市一流党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在这三项战略中,青岛市委党校始终把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创建全国一流党校的核心和根本来加以认识和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也为党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其以人才队伍建设促各项事业发展的做法给人以深刻启发。

        一、广辟途径培养人才,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青岛市委党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紧紧围绕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建设全国一流党校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三个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服务人才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施展才能舞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和全国一流党校的创建。

        为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青岛市委党校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人才培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六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

        一是实施在职培训工程,定期选送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知名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宽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每名教师每年都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提出相应的年度进修计划,由教研部汇总后,报教务部统筹安排。去年,青岛市委党校共组织安排了30多名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异地培训,特别是组织全部教师到中央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效果很好,反响较大。二是实施学习进修工程,学校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再教育,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近年来,青岛市委党校共推荐5名教师在职攻读了博士研究生,安排20多人到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提高了教师的治学水平。三是实施境外培训工程。青岛市委党校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香港等地进行培训,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培训的理论和知识,学习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培训经验和培训方法,以拓宽世界眼光,提高业务素质。近年来,共安排60多名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四是实施了技能培训工程。按照培训者先受培训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前举办师资培训班,实施技能培训,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有关专家,就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进行授课,提高了教师对于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的掌控水平。五是实施挂职锻炼工程。主动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和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共安排30名年轻教师到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挂职,进一步丰富了实践经验。六是实施指导教师制工程。对于新进党校的年轻教师,由所在教研部安排一名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予以指导,为其教学科研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使这些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生活环境。近年新进入党校的十多名博士研究生都相应地安排了指导教师,有力地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成长成才。

        二、广吸博纳引进人才,不断为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青岛市委党校始终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根据学科专业布局和党校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明确引进人才的重点和对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到青岛安家落户,来党校建功立业。这些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为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做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青岛市委党校制订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专门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引进人才,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为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解决被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确保引进人才安心工作,学校建立全程服务机制,为引进人才全程办理档案转移、户口迁转、职称确认、工资保险等相关人事手续,提供周转住房,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积极落实市政府对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近年以来,共引进学科带头人2名,博士研究生11名。现在青岛市委党校共有博士16名,占全校教师的25%,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也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另外,青岛市委党校还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用人机制,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积极吸纳和鼓励全国、全省和青岛的优秀人才到青岛市委党校从事讲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专门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由各级领导、各类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才、党校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准的师资库。目前,共有兼职教师队伍30多名,进一步弥补了专职教师队伍的不足,为党校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广搭平台历练人才,努力为人才成长提供舞台

        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留住人才,靠感情、靠待遇,更靠事业和发展。青岛市委党校始终树立优秀人才是党校最宝贵资源的理念,坚持既要引进来,又要留得住,更要用得好,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广搭平台历练人才,努力为人才成长提供舞台,实现了“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形成了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教学平台的打造上,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校的把关作用,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教师申报的专题进行会诊,确保教师申报的专题紧贴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创新课堂准入机制,实行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备课质量。实行集中试讲、竞争上课,由校领导、教研部门主任和全体教授担任评委,全程听取试讲,逐项评议打分,择优推向课堂,保证了教师的专题质量;学校还组织教师与市直部门有关领导一起开发打造了“执行力”、“创新力”项目组,提高了教师对于项目教学的掌控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水平,学校创新教学评估方式,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过程录像,组织专家运用教学评估系统对所有教师的授课进行教学评估,修订完善《教学质量评估规定》,在学员评估(60%)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家评估(40%),使评估主体更趋多元,评估标准更加科学客观,并将教学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在科研平台的打造上,着力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级课题申报机制,并通过成立项目组、增加配套经费等措施,调动了教研人员申报、参与课题的积极性,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提升了教研人员整体科研水平。这些科研人才通过不断参与重大课题的设计、调研与写作,逐渐成长为党校的科研骨干,有的还成长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名家,实现了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统一;学校还举办“专家论坛”,专门邀请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高层研究智囊机构和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高层专家,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央的大政方针进行深入解读,提高了教师的治学水平。在咨政平台的打造上,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咨政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研究青岛问题的研究中心,创新了咨政组织方式;创办了《青岛发展参考》,为教研人员和学员建言献策提供了良好载体;设置了校内课题,年配套课题经费近15万元,引导教研人员加强对青岛市情和青岛发展问题的研究;加大激励力度,每年召开科研工作表彰大会,单设咨政奖项,对于优秀咨政成果给予物质奖励。按照进入决策的层次给予配套经费,年均10多万元,激发了教研人员的咨政意识和咨政热情,提高了咨政能力。近年以来有20多项科研成果被省、市领导批示进入决策。在评先争优平台的打造上,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把教学培训、科研咨政的所有工作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赋分,设计为考核指标,规定了教研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并作为评优评奖、职称晋升、学习培训的重要依据,激发了教研人员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精神,营造了竞争上课、争出精品的良好氛围。在学科带头人平台的打造上,通过压担子、下任务、定目标等方式,加大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培养,扩大其在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影响,促使党校的名师不断涌现。有多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党校作为社科人才高地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满腔热情爱护人才,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青岛市委党校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从思想认识、服务观念和体制机制入手,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人文环境的创造上,把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作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前提,深入学习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校上下深刻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在制度环境的创造上,学校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编辑两本《规章制度汇编》,对全校的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各方面的工作,做了较为全面的规范。特别是制定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施意见》、《教师跟班学习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办法》、《教学管理规定》、《科研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人才工作以及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工作都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比如,实行了教师跟班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部分教师到有关主体班次跟班学习,增进了教师与学员的联系,更好地了解了学员的需求,拓展了社会调研的渠道,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人才长成环境的创造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竞争,让会干难事的人有机会,敢干新事的人有舞台,干成大事的人有地位,努力营造干事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通过竞争上岗,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其将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教学科研经费的保障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教学科研投入,逐年增加教学科研经费、教学科研奖励配套经费和科研精品的配套经费,为教师搞好教学科研提供了物质保障。2005年以来仅在科研上就投入科研经费600多万元用于科研精品的配套经费以及优秀科研成果的出版,形成了争出精品的浓厚氛围。省部级以上的优秀研究成果出版了《理论探索与创新》、《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青岛》两部丛书,引起了较好社会反响。在工作环境的创造上,2009年学校投入600多万元对综合楼进行维修改造,为教职员工更换了办公家具和电脑,并对办公格局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高级职称的教研人员每人一间办公室,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研人员每两人一间办公室,为广大教师安心治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服务环境的创造上,建立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重点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和市拔尖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并与他们结对子,交朋友,以使他们安心工作、潜心治学。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完成了第三轮专业技术人员竞争聘任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得到续聘和聘任,进一步调动了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咨政等各项工作的提升,进一步加快了全国副省级城市一流党校的创建步伐。在教学培训方面,近几年来特别是2010年,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班次都在百期以上,培训的学员每年都接近万人,教学评估优秀率超过90分,教学培训数量和质量年年有所提高。在科研咨政方面,每年都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立项各类课题30余项,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上级领导批示进入决策。国家社科基金每年都有立项,几年来立项的课题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校首位,其他各项事业也都取得较大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