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为推动科学发展再探新路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8日 01版)

      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经济特区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这一论断,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切合经济特区发展历史和实际情况,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深圳,是有梦的地方。30年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无数创业者满腔热忱、勇担使命,在这里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开始成就他们的梦想。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精神,深圳敢闯敢试,冲破了旧体制的樊篱,打破了旧教条的误区,突破了旧做法的束缚,闯出了一条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半封闭到参与全球竞争的改革开放之路。

      30年来,在无数汗水浇灌之下,荒凉的小渔村每年以25.8%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变再变,成长为中国最富魅力的大都市之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迹。回顾历程,深圳的辉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然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使命并没有就此完结。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深圳等特区也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相比其他地区而言,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对国际产业分工的被动接受,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形成的制约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在深圳暴露得更早更典型更集中。面对发展困境,如何率先突围,如何再趟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深圳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圳市领导反复考虑的问题,也是深圳无可推托的崭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深圳等经济特区要带头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必须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多有作为,狠下功夫,为全国当表率、作示范。从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看,经济特区实现新转型,很有基础也很有优势。无论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提出,还是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无论是新能源、互联网、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还是“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和“两需并重”(内需和外需)的推进,深圳等经济特区都在以一以贯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停改革,不断创新,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从“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起步,到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的鼎足而立,深圳等特区迈出的新步伐踏实稳健,令人欣喜。

      过去3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身负重任、不辱使命,冲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冲破旧条条旧框框的压抑,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经济特区肩负新使命和新期待,仍需再接再厉、顽强拼搏,力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在科学发展大道上再创举世瞩目的新辉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