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1日 星期三

    让创意人才脱颖而出

    ——厦门理工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唐红波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1日 11版)

        不久前,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暨创新成果展上,一个“小书童”机器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当这个“小书童”做完一些简单的动作后,拿起毛笔,写下了“欢迎”两个字,周围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人们打听到,这个“小书童”出自厦门理工学院学生之手。

        厦门理工学院办学不到三十年,升格本科才六年。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近年来迸发出了无限的创意活力。当前,国内创意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创意人才频频告急。厦门理工学院抓住时机,从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其创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已经在各个赛场上崭露头角,屡获佳绩。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乌托邦概念车降低车身重心,享受躺着驾驶的乐趣;螃蟹车队设计的车可以横向垂直停车;太阳神车队用两万元就可以造一辆太阳能电池组合动力车……这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做到了。还有,防撞车、防侧翻车、四轮驱动赛摩等五花八门的汽车,同样给人们带来惊喜。

        厦门理工学院的车创意并非偶然,学院早就以“玩车”而声名远扬。前年,厦门理工学院就已经拥有了一辆学院自主设计制造的SAE方程式赛车。去年第二代SAE方程式赛车一亮相,惊艳四座。这个酷酷的家伙拥有火红的色彩,“苗条”的身材,敏捷的速度。第二代SAE方程式赛车从零件、焊接、结构直到组装,全部由学生完成,历时6个月。去年,这辆赛车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参加国际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成为北美赛场上唯一一支中国大学生代表队。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厦门理工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告诉人们创意的力量。宿舍区车棚里停放的不少废弃的自行车,带给一群寻找创意的人以灵感。这群人组织“就是敢拆”团队,把废弃的自行车改装成漂亮的桌椅、机器人、章鱼、摩天轮等,它们都诞生于文化传播系营销策划专业学生之手。

         让创意梦想变成现实

        来到厦门牛庄,各式各样的国际创意牛正“释放”创意。一只带着虎头帽子的可爱卡通造型——“喜迎新春牛”周围总是围满了游客。有趣的是,游客在触摸牛的头部时,牛肚子里就会发出鞭炮的声响。这头牛正是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系学生李珈名和雷晰涵的作品。为完成这头牛的创造,两个同学可谓是“机关算尽”。设计草稿时,杨亦艺老师提出了很多建议。在运用油漆进行创作上,系主任康兵老师在现场给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创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制作发声装置,由于本身对电子装置并不精通,他们只好请来“外援”。经过系主任、辅导员的介绍,他们联系上了电子系张泽旺老师并得到了他的指导。在与电子系学生路遥一起努力下,终于做成了电子发声装置,把最初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在厦门理工学院,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学生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都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学院时时在为学生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创意梦想变成现实。走进该校,不难发现学生隔三岔五,忙着参加T台服装设计作品秀、光电设计作品大赛、环保创新设计与制作竞赛等。

        校内创意涌动,校外创意无限。厦门理工学院带着学生到台湾寻找创意的灵感,开拓创意视野。学生们到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学习基础摄影、录影与简易剪辑、影像后期制作和文化纪念品创意制作等课程;学生们感受从草编文化到手工艺纸文化,从茶艺文化到竹艺文化,从酒家文化到社区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寺庙文化等台湾文化创意魅力;领悟到台湾创意从不会让人惊叹有余、生活不足的感觉,而是非常亲近,让人感到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请来企业为创意打分

        超炫的T台、优雅的模特、震撼的音乐……时尚前卫的服装一套又一套地在T台上进行立体展示,闪烁的灯光动感迷离,让在场者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内情的市民还以为是哪个专业公司的时尚秀场。其实不然,原来是厦门理工学院在白鹭洲公园举行的一场“SuperStar·T”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设计作品大赛。这场服装秀,学校邀请了20多家服装企业为学生们设计服装做裁判。全场的焦点不仅在于这些毕业生“设计师”的“花样年华”、“黑白”、“窗韵”、“玩转几何”、“荷塘叶色”等服饰,还有大一的学生“模特”,也来玩转创意。

        在很多场合,企业已经不单是以用人单位的身份亮相学校。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嘉宾,带着用人单位的眼光或赞许或“挑刺”。

        “给我投资108万,我会让你在4年后赚回1000万!”、“我公司生产的智能型切换电容器接触器可以节能近40%。”、“使用我们公司的海天自动餐饮机,整个流程只需3名员工就可以运转起来”……这是一群“80后”大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在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项目里,“自助餐饮服务”、“拼客网络平台”、“社区安防系统”等计划项目让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心动不已,不少企业家产生了投资兴趣。

        学生创意好不好,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表现上。由林海龙和校友等组成的“阿花的铺”团队,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获得了“最佳市民创意奖”银奖。如今,已经有不少同行或公司来找林海龙,邀请他加入他们的实体店。但林海龙打算自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实体店,在学习中坚持自己出创意,边改进边发展。

        厦门理工学院近来喜事连连: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厦门理工学院的三个参赛队包揽了一等奖的前三名;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上,厦门理工学院荣获8个重要奖项,是福建省惟一获奖高校,奖项数量和层次居全国高校前列;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锐舞生肖》、《追寻“足迹”》等作品荣获比赛创意艺术类铜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