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8月09日 星期一

    10亿吨大煤田对辽宁意味着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0年08月09日   05 版)

        日前,总部设在沈阳的东北煤田地质局宣布,在铁岭市昌图县发现蕴藏至少10亿吨煤炭和50亿至100亿立方米煤层气的大煤田,系该省自1960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煤资源。 

        专家指出:这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铁法矿务局”,对于年消耗煤炭达1.6亿吨的辽宁来说,意义非凡。 

        煤炭资源量保守估计:10亿吨 

        昌图县位于辽宁最北部,沈阳至哈尔滨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1956年,地质局在辽宁铁法发现了17.5亿吨的大型煤田,1958年正式开采。根据东北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地质人员认为铁法向外,还会有煤矿。果然,2005年前后,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在昌图县亮中桥镇发现了煤炭资源量达2亿吨的煤田,但煤质并不太好。 

        “地质构造就好比是大海的波浪,亮中桥的不太好,古榆树的就会好。”101勘探队总工程师王生辉告诉记者,大家经过分析,认为在比1000米更深的地方,蕴藏着5亿至6亿吨的煤田。于是,2008年10月,勘探工作再次启动。 

        “这次启动也险些错过煤田。”王生辉说,第一个钻孔深入地下1500米,没有发现煤层。队员们心里很焦急:钻孔深入1米,就是1300元投入,打一个钻孔,就要120万。坚持还是放弃?101勘探队队长黄贵和大家一商量,决定再往下打50米,当打到1512米时,终于发现了厚厚的煤层。 

        据了解,这次新发现的煤田位于昌图县西北100公里,以古榆树镇为中心,方圆400公里,囊括付家、双井子、七家子共四个乡镇。煤炭资源位于地下1200米至1500米左右,煤层厚度0.8米至9.13米,其中70%为长焰煤、30%为气煤,均为优质煤种。 

        “项目预查阶段设计钻井83孔,目前已钻井22孔,通过已钻井的见煤情况,保守估算煤炭资源量超10亿吨。同时还发现煤层气资源量50亿―100亿立方米。”101勘探队队长黄贵告诉记者,10亿吨是在200平方公里煤田面积内预查出的资源量,另外200平方公里还没有钻井勘探。后期随着勘探深入,煤田资源量数据有望进一步增加,达到14亿吨应当没有问题。 

        可开采30―50年满足10万人就业 

        工业大省辽宁是一个缺煤省份,随着境内本溪、抚顺、阜新等煤矿先后陷入资源枯竭,辽宁从出煤大省转为进煤大省。今年全省煤炭消耗量将达1.6亿吨,其中1亿吨需要外购。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吕国金说,10亿吨资源量可供建成一个年产煤炭2000万吨的大型矿区,这对改变未来辽宁省能源格局,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王生辉工程师以铁法矿务局为例,向记者阐述了昌图大煤田发现的意义。“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采以来,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煤量达到了17.5亿吨,目前还剩一半以上未开采。这次发现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铁法矿务局’,按照目前速度和规模,可以开采30―50年,满足10万人就业。” 

        煤层气资源也被王生辉看好。每吨煤中含有4.95立方米的煤层气,其中甲烷的含量超过95%,燃烧后可产生8800大卡的热量。“如果按照50%可收集来估算,这些资源可为辽宁提供最少25亿立方米的高浓度煤层气,家庭用的煤层气需要按1:3的比例混入普通气体,按照这个量来计算,可给用户提供的煤气量就有75亿立方米。沈阳每天需要燃气90万立方米左右,这些新发现的煤层气足够沈阳使用20余年。” 

        昌图是一个农业大县,正常年景粮食产量35亿斤,占辽宁省粮食总产量的1/10。但在很长时间里,昌图的经济排名不用说在全省,就是在铁岭市的县(市)区中也不靠前。如何让产粮大县发展成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推行“工业强县、以工谋农”的发展战略。10亿吨大煤田的发现,再加上先前发现尚未开采的亮中煤田,对于昌图摆脱农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实现工农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意义重大。 

        王生辉说,昌图百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83万,这个煤田达到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整个矿区开5至6个矿井,按每个矿井需要3000名以上劳动力,仅6个矿井就能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古榆树镇农民李明告诉记者:如果家门口开了煤矿,他就不用再东奔西走到处打工了。

        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