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8月06日 星期五

    我国学者提出“智能能源网”概念

    《 光明日报 》( 2010年08月06日   01 版)

        据测算,建设智能能源网后我国能源效率将至少提高15%,全国每年大约可节省近4亿吨标准煤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武建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智能能源网的应用学说,并建立了以综合网架为基础的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被认为是我国能源研究领域近年来少有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今天上午在国家发改委会议楼隆重举行了该项研究成果的新闻发布会。  

        智能能源网,亦称互动能源网,是指利用先进的通讯、传感、储能、新材料、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对传统能源的流程架构体系进行革新改造和创新,建构新型能源生产、消费的交互架构,形成不同能源网架间更高效率能源流的智能配置和智能交换。智能能源网同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电网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单网架的智能电网改革方案,而智能能源网的改革方案是基于综合网架。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柴松岳认为,这项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应予肯定。他指出,只有按照综合网架理论推动智能能源建设,才可以实现智能电网更高效益的转型,更大规模的创新,取得更佳的协同效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智能能源网的学说将会对国内乃至国际能源产业改革发展奠定崭新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经济结构智能化的广阔前景。专家们相信,发展智能能源网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中国能源的总体效率,整体性引领传统互联网等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有关测算研究表明,建设智能能源网将会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而论,全国每年大约可节省至少近4亿吨标准煤,因而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实践意义重大。同时,发展智能能源网还能带动诸多能源支持产业的变革,其中包括IPv6、微电网、纳米能源产品、传感器、储能、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新兴产业。可以说,在探索求解国家未来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问题上,课题组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在今天的成果发布会上,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圭特?巴特尔郑重宣布,鉴于武建东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以综合网架为核心的智能能源网的理论体系和创新性贡献,以及他在中国推进智能能源网研究和示范建设方面的努力,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会在今年早些时候一致同意委任其担任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会理事。国际电工委员会根特博士在发言中也表示,武教授确立了十个要素流程模型和优先发展的八个重要领域,都是非常精彩和有远见的提议。(记者 孙明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