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7月31日 星期六

    钱伟长,一个科技时代的辉煌记忆

    《 光明日报 》( 2010年07月31日   02 版)
    上海大学的学生用卡片寄语的方式表达对钱伟长校长的追思。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今晨,钱伟长先生于沪辞世,三钱”最后一人永别人间。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代表着那段每每谈起都能让中国人豪情激昂的科技记忆———“两弹一星”的成功,让积贫积弱的中国挺直了脊梁,迸发出从未有过的信心;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奠定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走向和脉络,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混沌逐渐清晰……这其中,三钱”居功至伟。

        记者曾在2005年采访过钱伟长先生,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个蝉鸣正盛的夏日,他由沪抵京,除了同教育部领导商谈,还特别提出要约见光明日报记者,谈谈教育和科技问题。老人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虽然气温很高,老人却不敢贪凉,依旧在白衬衫外罩一件薄甲克。

        那次采访中,记者对老人所说的两句话印象深刻。一是当记者对老人这么大年纪仍然坚持工作表示钦佩时,钱老只是轻描淡写地答道“当然,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另一句话是他对自主创新的一语中的,自主创新,就是自己国家的问题自己解决”。两句话不长,却是老人历尽艰辛始终不变的爱国之情,于闻者,胜过千言万语,重若千斤。

        耄耋之年的老人,却从未与社会脱节。其时,老人最关心的有四件事,一是台湾回归;一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一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再就是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钱老的秘书说,92岁的老人,每天至少还要工作5个小时。为老人的健康着想,他们总会控制来访者的时间。但若访者谈到老人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会孩子气地留住人家,非谈痛快、谈彻底了不可。

        关于钱伟长的故事很多———二战中他与林家翘一起“智救伦敦”,他提出开放大学的“拆墙理论”,他不领工资、不要住房的“无产者”生活……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面最光亮的镜子,照出今日学界的不足和缺憾,敦促人们调整与修正。

        其实,在人们心中“三钱”不仅仅是一段辉煌的记忆,更代表着一种精神,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汪洋般博大。每个中国人,无论什么年纪、何种职业,都能从中汲取力量。

        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甘于、乐于奉献的平和中,我们涤净浮躁与功利,调正人生奋斗的目标;在他们认真要求每一个数字、对待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态度中,我们收敛起轻浮散漫;在他们于科学真理的执著中,我们不再人云亦云,保持独立思考;在他们永不停歇的创新中,我们无法倦怠,重新迈开向前的步伐!(本报记者 齐 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