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最初的世博会,其正式名称中都会有两个词汇:工业和艺术。在当时的世博会上都设置有艺术馆,工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焦点。那时看一个国家是否卓越,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工业,一是看艺术。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科技迅速发展,世博会展示的重心也开始向科技转移。美国为了突出自己在全球科技的领军地位,在1933年的世博会上,大胆使用了“科技,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以环境为议题的国际会议,两年以后在美国斯波坎举办的世博会,就叫国际环境博览会。时隔10年的1982年,美国又在诺克斯维尔举行了第一个以“能源问题”为主题的世博会。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自此之后,每一届的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如,1998年里斯本的“海洋,未来的财富”世博会;2001年汉诺威的“人、自然、科技”世博会;2005年爱知的“自然的睿智”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们也遵循着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全球城市发展的主题。为此,上海世博会强调要把办展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主题演绎的过程,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次实践,而不仅仅是一场“世博秀”。
在历届的世博会上,最值得称道的是2005年爱知世博会。那次世博会的重要特点是避免了大兴土木。因为大兴土木常常会打破一个地方的宁静,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便再也回不去了。但因为有先进的工程技术作为基础,爱知世博会结束后,森林还是森林,池塘还是池塘,丘陵还是丘陵,原始风光依然不变,因此那次世博会被称为“一次成功的生态技术和环
保理念大展示的盛会”。从世博会的发展史来看,“创
新”始终是一个最主要的话题。我们过去常说,“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很有道理的。世博会展示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当时最能突出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就是发明和创造,凡是与发明有关的一切展品都可以拿到世博会上来,所以首届世博会便把原样大小的两台蒸汽机搬进了场馆。以后的几届世博会同样如此,把大机器、发电机、克虏伯大炮都搬了进来。因为在那个时候,最能体验工业革命成果的就是庞大的机器。
但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便思考着如何找到更便捷、简洁、直观和环保的实物替代物来举办世博会,比如将超写实雕塑引入世博,把人类最初的理想———“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这次世博会陕西馆的“杨贵妃”就是这种理想的尝试。机器人是科学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然而机器人毕竟是“机器”,它还有很多外形上的缺憾,与人还有很多距离。但超写实雕塑可以完善这些缺陷,拉近机器人与真人的距离。这次西安超人雕塑院的“高仿真机器人杨贵妃”即是这样的产物,它是符合世博会关键词“进步、创新、交流”的一种努力。我想说,今天陕西馆的“杨贵妃”便是明天世博会的标本和昭示。谁又能保证,未来的世博会不是一种概念的、替代的、模拟的、完全环保的展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