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日本经济广报中心的安排下,本报记者与驻日的其他中国记者一同来到欧姆龙京都太阳股份公司参观采访。提供一日三餐的食堂、舒适的职工宿舍、宽敞明亮的厂区体育馆,这就是由欧姆龙公司与社会福祉法人太阳之家合资成立的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的福利工厂。
欧姆龙京都太阳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欧姆龙与太阳之家合资创建的第二个企业。太阳之家的创办者中村裕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在长期与残疾人接触后认识到,对于残疾人不能只是保护,而是要让他们从事工作并自立生活。坚信“身心的残疾并不妨碍出色的工作”这一信念的中村开始积极游说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场所。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后,欧姆龙公司创始人立石一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1972年,首个由民间企业、福利机构和残疾人联合创办工厂在日本诞生了。
走进厂区,针对残疾员工的细节设计俯拾皆是。这里没有一个台阶,出入口、过道和电梯都设计得非常宽敞。这里自动贩卖机和银行自动取款机也经过特别改造,方便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操作。车间内的工作台面为残疾人量身定制。一些残疾人手指不够灵敏,公司特意发明了弥补肢体灵敏度不足的打开塑料袋封口的机器。公司虽然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上对残疾员工给予了最大的照顾,但并没有放松对工作的要求。作为一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欧姆龙京都太阳公司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重视产品的质量。记者在参观时发现,车间内不仅有质量监督员巡视,而且生产线上还装有一些能够发现和剔除不合格产品的仪器。据介绍,公司多年来很少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为降低成本,日本企业纷纷将工厂搬到人力费用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公司改变了过去
大批量生产模式,转而接受一些分类多、附加值高的产品订单,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们在工作过程中积极研发各种技术手段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如今,公司生产的工业用插座、电源交换器以及传感器等产品在市场上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确保他们工作稳定并享受到社会福利,努力营造让残疾人通过自身劳动唤醒人生价值的企业环境。很多残疾人员工在拿到工资并首次向政府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之后都非常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
结束采访正值下班时分,一批批坐着轮椅、说说笑笑的员工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看到他们舒心的笑脸,记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本报驻东京记者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