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其办学理念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办学理念影响甚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办学理念又是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大学既要自觉坚守优良传统,也要不断创造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守成与创新并重
山东大学的历史是久远的,始创于190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也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在1901年建校之初已明确提出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原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了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并因此造就了山东大学发展史上的多次辉煌时期。2000年7月22日,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百年老校焕发青春活力,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山东大学组建成立以来,学校在办学理念方面守成与创新并重,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办学规律,创新办学理念,为迅速实现实质性融合和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合校之初,校党委提出“三个转变”的战略思想,要求“在工作水准上,向适应新时期全面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转变;在学校管理上,向适应大规模、多校区、综合型高水平大学的管理要求转变”,引导师生员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开拓山东大学新的辉煌。与此同时,学校提出“四个无限”的理念,即学校发展“空间无限、资源无限、机遇无限、潜能无限”。此时,山大人意识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已在眼前,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如何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实现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已是山大人迫切思考的问题。
特色是大学魅力所在
为突出“特色山大”,2009年,山东大学确立了建设“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彰显了办学特色,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认为,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建成真正受人尊重的大学。大学的德性和创新性为人们所尊重,思想性和特色性为人们所向往,德性、思想性、特色性、创新性“四性”具备,才是真正受人尊重的大学。而大学之大,首在大德。山东大学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道德资源,山大人身上具有最为凝重的道德感,建设最有德性的大学,是山东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特色是大学的魅力所在。2010年4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深受儒家思想和齐鲁文化的熏染;在近11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大学汇聚了闻一多、老舍、沈从文、梁实秋等一大批大家名士,令山东大学蜚声海内外;五十年代又有“冯陆高萧、八马同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被传为佳话,并因此造就了山东大学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两次辉煌时期;在儒学和古典学术研究力量方面,山东大学拥有一批脚踏实地、站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山东大学抓住当今世界性古典学术复兴的重大机遇,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最有代表性大学,重振山大文科。在山东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同样也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读经诵典将成为山东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制订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山东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共识:高等教育的使命无论怎样发展变化,人才培养永远是第一位的。
近年来,山东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并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今,仍在探索创新综合、开放、研究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融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山东大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科齐全、交叉融合、基础实力雄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打破学科壁垒,倡导多学科背景下的宽口径培养,推动并逐步形成了“三个相跨”(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和“四种经历”(本校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个性健全的素质教育和具有山大特色的通识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徐显明认为,一所大学无论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都需要通过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来落实。合校以来,山东大学制定新的《山东大学章程》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运行机制,于2009年启动大部制(学部制)改革,从制度上分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解决大学过度行政化的问题,打通学科界限,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与此同时,山东大学提出济南总校与威海分校“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战略架构,积极筹建青岛校区,构建统一管理下的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多校区办学的“山东大学系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办学理念,为山东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十年来,山东大学SCI收录论文篇数和国际引证篇次一直保持全国高校前十名,EI、ISTP、国内论文发表和国内论文引证数量稳步增长。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2009)中,山东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8位。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中,山东大学三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排名第9位,三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排名第6位。(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秋生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