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李荣江:被一留再留的农村指导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7月01日 06版)

        本报讯(台州日报记者刘星 本报记者叶辉)记者6月下旬在浙江省台州市采访时获悉,农村指导员一年一换,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派驻玉环县干江镇垟岭村的李荣江真诚服务农民,深得农民信任,每次任期届满,全村头等大事就是留住老李,这一留就被连留6任,农村指导员在同一个村干这么久,李荣江在台州市乃至浙江都是难得的唯一。

        2004年3月,从台州市国土局中层岗位退休留任已一年的李荣江,被选派为第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

        垟岭村是玉环县十个贫困村之一,李荣江到任时,三分之二村民还住在垟岭山上,孩子要走一个小时下山上学。

        李荣江深入调查研究3个月,摸清家底后提议,村里80多户村民已迁下山,空出100多间老屋应复垦还耕,国家有专项补助,村民拆旧房得补偿,村集体也能增加收入。

        闻此,村主任方灵云摇头,村里的事复杂,拆100多间老屋谈何容易?

        县里正在搞宅基地复垦试点,李荣江就动员村干部去参观。这一参观使村干部有了信心。

        要拆除的空房屋涉及60多户,村民提出了各种要求,老李便挨家逐户去做工作。

        宅基地复垦完工,村里净增耕地29.7亩,获政府补助57万元,村集体净收入30多万元,这是垟岭村集体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

        老李趁热打铁,端出他酝酿的垟岭3年发展思路:一年摘掉后进帽,二年进入整治村,三年跨进示范村。

        村干部热血沸腾,欲跟老李大干一场,然老李任期已到。

        老李不能走!村干部找到镇长,镇长陪着村干部到市国土局要求老李留任,得到批准。

        1997年,垟岭村就在山下建移民新村,建了66间房,但没公共基础设施。老李和村两委商议后铺水泥路、埋排污管、统一供水、绿化小区,老李每日奔忙,中午随便在村干部家吃碗番薯饭,晚上回住处泡方便面。

        2005年,垟岭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2006年,该村又成为村庄整治合格村。而此时老李连任期又满。

        此时,村民一致要求他继续留任,并派代表到市国土局交涉,硬把老李又留下了。

        2006年,李荣江提出了整村移民的蓝图,并亲自跑审批,落实用地指标。一切就绪,第三任期又满。这一次,市国土局长亲自来把他接走,村民也没有理由再留他了。

        然而老李走后方一月,住宅小区征地、拆迁、安置和报批等都遇到难题,没了老李全村失去主心骨。2007年1月,村干部又缠着镇委书记、镇长一起赶到市国土局,软磨硬缠请老李回村。局长不同意,1.86米的大汉方灵云急得哭了:“垟岭1082名村民,离不开老李……”局长见状,终于松口:“让老李自己定吧。”

        此时,一个资产逾亿的企业家已多次找他,许以年薪20万让他当高管。对钱,他不稀罕,最舍弃不下的是妻子,妻子经常头晕,一犯病,只好让女儿请假照顾。然而妻子却很理解他,支持他回去。

        回村后,垟岭新小区破土动工。老李建议,新小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可节约人力、物力,确保质量。但村民要求各家自己建,主要是担心干部从中渔利。老李提议选举村民代表,成立建房委员会,建设过程全公开,接受全村监督。这一提议得到实施。

        此时,老李第四任期满,村民再次挽留。老李征得市农办和国土局同意后,又痛快地留下了。

        一期工程的82套排屋和街面房竣工后成为全县的样板,而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仅800余元。

        今年,老李已经59周岁,他想在垟岭干最后一年。

        但是,镇党委书记盛性毅犯愁了,八九个村都向镇里要求,让老李指导他们村。

        这一回,垟岭村也想不出挽留的理由,就商定举办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市国土局局长专程赶来参加。

        欢送会上,村主任汪德寿说:“这六年,是垟岭发展最快的六年,是村民受益最大的六年,人均收入增长了两倍,达到全市中上水平。这六年,老李没拿过村里一分钱补贴,没花村里的钱吃过一顿饭。老李在村里的威信,比我们村干部都高。”

        老汪越说越激动,突然宣布:“老李今天走,我今天辞职!”

        欢送会变成了挽留会。

        垟岭又一次留住老李后,方灵云提议,在新住宅小区休闲绿地上给老李立块石碑。

        但老李坚决拒绝。村民没法,就在这个地点花了一万多元移植了一棵大榕树。

        6月下旬,记者特意去看看这棵树。阳光下,大榕树郁郁葱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