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07日 星期一

欢迎陆克文的“诤友”论

正 达 《 光明日报 》( 2010年06月07日   08 版)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4月下旬宣布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成立“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并发表题为“世界中的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演讲。笔者近日拜读了这篇长文。陆克文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史、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深刻演变;坦承中国对世界秩序的贡献不可否认,欢迎中国作为重要的全球利益攸关方全面参与维护和加强一个稳定的、有章可循的未来秩序;呼吁澳大利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与中国全方位、多角度的交往与接触,加强对中国及其发展道路的认知。演讲内容广泛,旁征博引,充分体现陆克文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的了解及他对中澳关系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陆克文在演讲中倡导跨学科、全方位的中国研究,加强政、商、学各界对中国认知的长远用意是值得褒奖的。

    陆克文在讲话中强调,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基础上,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是国与国关系长期发展的根基。自1972年澳中建交以来,澳大利亚就一直秉持这一原则发展对华关系。澳大利亚致力于与中国以及华文世界建立积极的、前瞻性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澳大利亚充分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要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他再次提出澳愿成为中国的“诤友”,表示“应超越和突破‘非亲即反’的对华二元认识论”。

    陆克文总理2007年12月率领澳大利亚工党赢得大选,成为首位讲流利汉语和深知中国文化的当代西方国家政府首脑,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全球华人当中引起广泛关注。三年来,中澳关系总体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特别是双方在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双赢结果。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国和增长最快的海外游客市场。但两国关系也不是没有疙瘩,去年的中铝增资力拓失利、“女疆独”热比娅窜访澳大利亚和力拓员工窃取商业秘密案等使中澳关系一度陷入纠结。澳国内媒体、学界和反对党借题发挥,批评陆克文虽为“中国通”,却没有清晰的对华政策。陆克文此次演讲可谓再度对这些批评作出了正面回应,是他执政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对华政策宣示。

    陆克文总理提出希望做中国的“诤友”,认为基于自身价值观和信仰陈述己见,不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友谊。笔者以为,这个“诤友”论与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颇有相通之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人未必对所有事情都看法一致,但要求大同而存小异,和谐相处。和谐源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合思想”,是中华文明的身份象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和平共处”思想,到八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直至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理念的提出。和平、和谐、和睦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中。事实上,中澳关系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和而不同”的范例。中澳两国虽分处南北半球,自然秉赋、文化传统迥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这并未阻滞两国关系的发展。因为中澳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没有历史积怨,双方都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都主张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安全环境。为此,中国一直把澳大利亚看成好朋友、好伙伴,乐见澳大利亚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不赞许无原则的阿谀奉承,更不认同非黑即白的教条思想。国与国的关系,如同人与人的友谊。要做到“不同”而“和”,虽“诤”亦“友”,首先要切实理解并尊重对方核心利益。中澳去年10月发表的《中澳联合声明》明誓,“中澳双方应尊重并充分考虑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本着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和平等的原则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即为双方这种共识的体现。第二要讲求方法。中国人主张有话好好说,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坦诚对话,消弥分歧,增进互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未来,着眼双方共同和长远利益。不因一时一事,背弃原则。正如陆克文所讲的,“超越直接和短期利益”。善哉,斯言!

“汉语桥”比赛在以色列意大利捷克
贺国强抵达比萨开始访问意大利
“获奖不忘祖国恩”
墨西哥湾:油井堵漏有进展
欢迎陆克文的“诤友”论
37位留德学子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南非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德国掀起在华投资热潮
俄总统敦促国际社会在伊核问题上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