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北京通惠河边出生的小伙子,200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嗣后赴剑桥大学深造,继而在黄浦江畔声名鹊起。刚入而立之年,就成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总协调人、零碳工厂中国区总裁。他的名字,叫陈硕。
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上,陈硕率领建筑、机械、材料联合课题组,提交作品《水上应急房屋》,一举获得二等奖,并成为全国“挑战杯”历史上首个获得知识产权并成功拍卖的案例。陈硕说:“从那时起,我的注意力从建筑扩展到了建筑与社会,其中低碳与建筑相结合的想法已在我脑中萌发,这也算得上我的零碳起源吧。”
“我的零碳事业是建立在自己的高二氧化碳排量上的,因为经常加班。”陈硕戏谑地说。据他回忆,零碳馆建设几经波折,先是因国际金融危机搁浅,再是原董事会解散,最后才在中国设立机构,最终与世博会签约时已是2009年4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募集了资金、创新了技术,零碳馆得到世界的认可。陈硕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零碳馆的技术特点,“零碳馆由两栋前后相连的四层楼建筑组成,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镂空设计,北面墙壁则设计为斜坡状,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种了一种名叫‘景天’的植物,有效防止冬天室内热量散失。”
零碳馆中还有很多小“秘密”。“低碳牛奶,首先得把奶牛的‘废气’变废为电,这样牛奶从源头上就低碳了,然后进行无碳包装。而零碳餐具,意味着不用洗碗了,因为连碗筷杯子都一起被吃了。”“那如果吃不完呢?”“黄雀在后呢,我们有生物能炉,都放在这里面,转化为电、热水。”
当记者还在欣赏零碳馆的奇思妙想时,陈硕已经迈出了新的征程——立志实现“零碳”生活。陈硕说:“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教授曾提出了环保的悖论,即人人都明白要环保,但人人都不愿改变自己生活方式而环保。我现在的努力,正是要解决这个悖论,我想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让‘零碳’生活化。”
世博会后,零碳馆将永久保留;陈硕的零碳故事,也将继续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