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充分挖掘和书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戴士和等众多油画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一大批写生作品。当代世界出版社还推出了《戴士和静物写意》的油画作品新书。戴士和先生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油画的写实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使人们感受到新时代、新写意之创新精神。特别是戴先生创造性地运用静物写生技法进行红色资源的油画创作,使静物画创作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主题性创作内容达到完美结合。这表明,我国美术界在运用写实技法进行写生的过程中,把握住了中华民族大气豪放的写意精神和含蓄意会、发人深思的写意真谛,创作出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新鲜感和超越时空的想象力的静物写意油画作品。这也是戴士和等众多油画家致力于探索中国油画创新道路的成果结晶。
相信通过这一幅幅具有鲜明感染力、表现红色岁月精神的油画,可以让人们更生动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坚定理想信念,激励爱国情操,振奋民族精神。
静物写意
——探索中国油画创新之路
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姜士林
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和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伟人足迹写生油画展”,展出了戴士和等众多油画家精心创作的160多件写生油画作品。这是运用艺术形式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和可喜的成果。
此次大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中宣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说,这些写生油画作品既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戴士和描述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静物画,画风清新,意境深邃,民族气韵浓厚,值得好好研究。他要求我写篇文章在报刊上宣传一下。对于油画艺术,我是门外汉,写这种文章,真叫我犯难。可是,当我坐下来,翻看画册中那九幅静物画时,却被它们散发的魅力征服了,情不自禁地接受和思索它们所表达的主题。这九幅红色静物写生画,最能体现当代艺术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变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
九幅画首先体现戴士和先生没有拘泥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静物油画的表现形式,而是在新时代的条件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我们常说的静物画(still-life)是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在西方油画创作中,很长时间以来,直到近现代,静物画主要是画家作为训练写实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以此提高观察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收集生活素材。静物画的对象多为孤立的静态物体,花卉静物、蔬果静物、杯盘碗盏静物等等。静物油画的这种状态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受到抵制和挑战。于无声处听惊雷,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现代油画领域在扬弃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正在把静物油画引上可以表现更广阔深厚社会生活的一种绘画状态。戴士和先生顺应静物油画的这种发展趋势,在这个领域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组体现艺术创新的静物写意油画。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戴士和先生没有把静物看成是单纯的静态的物体,而是在挖掘静物所包含的美学属性。艺术家眼中的静物是不静的,是以往、现时、未来的统一,出现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的“回忆”与“前瞻”之一瞬间,是静物艺术的展现,魅力之所在。由此出发,戴士和先生选择重大历史题材作为释放艺术创造能量的依托和载体,赋予静物以充满生机的历史内涵,讴歌革命,缅怀领袖,倾泻了作者久怀的艺术感悟,使人睹物思史,睹物抒情,表现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主题,使源于西方的油画作品成为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油画。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住在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戴士和先生九幅作品中,有两幅是描绘毛泽东这段生活的。
一幅是《毛泽东在红岩村的书桌》。作者在画面上描绘出桌子上摆放着的报纸、书籍、笔筒、电扇等静物,还有引人注目的小烟缸等等。但在艺术家眼里,这不仅仅是一张书桌上摆满无生命的物体,而是革命领袖毛泽东在这张书桌上绘制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丽图景。书桌及摆放其上的东西不再是静态之物,而是成了有生命力的历史变迁的见证。
另一幅画是《招待毛泽东的菜都是新摘的》。毛泽东住在红岩村时,吃的菜是红岩村的同志自己种的,因而都是新摘的。在作品中,桌面上自然随意地摆放着散发着新鲜气息的蔬菜和盛着鲜蛋等食材的盘碗,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情意深切。在每个静物中,都汇流着由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的红岩村同志对领袖的情意、观画公众对领袖的热爱。融入主题的静物使人思绪万千,激发出人们对主题的感悟和共鸣。默默无语的静物被艺术家注入了活力,这活力来自艺术家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对革命领袖的深情,对静与动的哲学思考,对静物写意的艺术积累。
在这样的艺术表现中,标题是画作思想和艺术张力的点睛之笔。它把有限的静物组合扩张到无限,把艺术家想要表现的聚焦到那一瞬间。那一瞬间静物涌动着,有无限的艺术扩张力。毛泽东在重庆这两幅作品的标题朴实、自然、平直,却又深沉而有活力。
近年来,静物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显现出繁荣的势态。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改革开放呈现的生气勃勃崭新现象,呼唤着更多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出现。静物绘画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走上了一个新时代。本世纪初,戴士和先生所创作的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静物画,则又开创了静物写意的新局面。
二
戴士和先生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油画的写实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
中国画传统是写意。西方油画讲求写实。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中国画的写意性逐渐与西画的写实性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戴士和先生曾指出:“在写意的神采里蕴蓄着西方油画在中国本土化转型的成果,包含着东方传统文明的滋养,包含着传统油画在当代转型过程中全球艺术家所共同遭遇的挑战和激励。”他的九幅红色静物油画,突出地显示了西方油画在东方、在中国渐进转型趋势的特点。从这种观点出发,写意油画是他的必然选择。描写毛泽东在瑞金的一幅油画《瑞金叶坪毛泽东居所书桌》和描写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的一幅油画《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共用的餐案》,都是他的静物写意油画。
毛泽东在瑞金时,是最困难的时期。实践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戴士和先生用他的精心之作,表现了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瑞金叶坪毛泽东居所书桌》,反映的就是这个时期。一张简陋的小桌上,除了那几份可以反映历史背景的《红色中华》通讯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本《瑞金县志》和《赣州府志》的书。此画以立体感较强的写实语言结合纯朴凝重的写意精神,并以娴熟的用线技艺结合含有深刻内涵的轮廓,生动地把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发愤读书,致力于调查研究的精神状态刻画了出来。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是读书最多,力量积蓄最大,思想理论得到很大升华的一个时期。这时期,毛泽东刻苦学习马列著作,读了《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概论》等。
经过多年的斗争实践,毛泽东的正确路线逐步被全党所接受。《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共用的餐案》,即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动写照。张闻天和王稼祥在遵义会议期间,与毛泽东同住在遵义新城古式巷19号。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为中山北路一巷。当年,他们在一起吃饭,共用一个餐案。作者戴士和先生重温党史,了解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对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起了关键作用。于是,创作了这一油画。
除了上述两幅作品以外,还有作者描绘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办公用的书桌、毛泽东在杨家岭和杨家沟办公用的小桌等作品,都是写意性与写实性相融合的杰作;都是由中西画写意性写实性交融,因而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启人深思的意境,使观赏者置身其中,无限联想,重忆历史风云。写意,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这样的意境来,使描绘对象与其所要表现的思想、精神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受到感染。这样的意境的底蕴,必须要有充实的内涵、实在的精神。这就需要作画者要有这样的修养和见识。写意构思之得失,全在于画家对描写对象的把握上。而戴士和先生对中国革命、对革命领袖的精深研究,成就了他的创作。
三
油画写生的强烈创作意识和得心应手的写生技艺,是这组画成功的又一重大原因。
写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绘画的基础,是艺术造型的依托。油画离不开写生的训练,绘画者不仅要通过写生掌握油画技艺,而且要通过写生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一个优秀的画家,终生离不开写生。在长久坚持的写生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锐利的观察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画作。戴士和先生作画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止过写生,这才有了他开创静物写生新途径的优秀作品。写生以客观对象作为研究目标,对这个课题深入研究的程度,反映出画家功力的高低深浅。研究得越深入,得到的知识就越全面,对客体的表现就越得心应手。
这组作品的成功,还告诉我们,写生作为一种绘画方式,不仅是基础训练的手段,而且是艺术的创造。戴士和先生面对革命历史文物,面对那个历史环境,直接调动起他对这些景象的认识和感情,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写生过程,同时也是创作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入了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从而作品更具强烈的感染力。
《毛泽东宴请陈嘉庚的三素一荤》作品讲述的故事是:一天,毛泽东在他的办公室兼住所的窑洞里宴请陈嘉庚。“丰盛”的宴请却是三素一荤,即白菜、土豆和萝卜,外加一碗鸡汤。据说,这一荤来得不易,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毛泽东有远客,特地送来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党与人民的鱼水情,使陈嘉庚在延安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画面上所描绘的一切,因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而发挥出了油画的写真魅力,但深刻的主题和意境又在静物的创作上表现得极充分。写生对象所蕴藉的深刻内涵,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此画应运而生。
戴士和先生创作过程中,对油画技艺的得心应手的运用不可忽视。《杨家岭毛泽东办公室的小桌》、《杨家沟毛泽东办公室的小桌》这两幅画作在笔调、色彩上的使用,都是别具匠心的。前一幅静物写生,描绘了摆放在办公室里的毛泽东用过的一张小桌。在这张极其简陋的小桌上,陈设却非常丰富,除了油灯、茶壶、茶缸、烟灰缸、砚台、铅笔和笔筒里的一支毛笔外,还有几张报纸和书籍。整幅画的造型、色彩、构图处于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之中,共同表现出丰富性的特点。就是在这张小桌上,毛泽东撰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光辉著作。
《杨家沟毛泽东办公室的小桌》,画面以简洁的色彩衬托当年毛泽东极简朴的办公空间。一张小桌、一把椅子和脸盆、脸盆架、毛巾等物清晰可见。作品的简洁色调,烘托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信心,大大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观赏公众的驰骋遐想。
戴士和先生是著名的油画家,博学笃行,勤于学习,创作甚丰。他的这组画作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从思想深度方面都是完美的。古人评价文艺作品,强调要“文”与“质”两个方面俱佳,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从思想深度方面都要好。戴士和先生的这九幅画作堪称文与质俱胜,且开拓了静物油画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道路。祝愿戴士和先生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