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

    伊核问题的出路

    作者: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 毅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22日 08版)

        伊朗、土耳其、巴西三国于17日在德黑兰就伊朗核燃料交换问题达成协议,伊朗同意将约1200公斤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土耳其,以交换12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作为研究用途的反应堆的燃料。但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签署交换协议后表示,伊朗不会终止其铀浓缩计划。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的决议草案已获得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的一致同意,已交给包括巴西和土耳其在内的全体安理会成员讨论,并称新的制裁草案与继续同伊朗进行对话并不矛盾,美对伊朗自去年秋季以来获得了新的浓缩铀表示担心,将在伊核问题上继续奉行“双轨方针”。已经开始启动的对伊制裁列车能否因三方协议的达成而紧急刹车,如果刹不住车,伊核争端将向何方发展成为眼下举世关注的问题。

        三方协议签署后,包括联合国秘书长、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在内的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及包括中国、法国在内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表示,此协议是向着谈判解决迈出的一步,具有积极的意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承认协议中有些积极的东西。但是,美国等国家对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要求并没有放弃,对伊朗把核燃料用于军事目地的疑虑也未消除,而伊朗方面坚持拥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立场也没有改变。换言之,伊核问题解决的“关键点”至今没有松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6大国对三方协议将采取何种立场,美国等国是否同意以三方协议为契机重新启动谈判并延缓安理会对伊新制裁决议的出台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土耳其和巴西在协议签署后表示,在伊朗同意进行核燃料置换之后,伊核问题面临着“罕有的机会”,在目前情况下再讨论制裁问题是不合时宜的,应该停止谈论制裁问题,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除非伊朗今后在执行协议方面打了折扣,那么伊朗将面临彻底孤立,两国也不会继续从中调解,但如果安理会现在讨论对伊制裁问题,它们将持反对态度。两国目前是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新制裁决议草案,显然难以得到一致通过。巴西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之一,土耳其是地区大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由于巴土两国促成了三方协议,近日一些国家媒体发出了让巴土两国参加解决伊核问题6大国集团的呼声。到目前为止,阿拉伯国家尚没有对三方协议做出更多的表态,但阿拉伯国家媒体和民众对阿拉伯国家在这一关系地区和阿拉伯国家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袖手旁观极为不满,要求阿拉伯国家也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虽然巴土两国在安理会没有否决权,但它们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看法。

        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基本都赞成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同时也主张中东地区成为无核武器区,不赞成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目前依然公开宣布坚持拥有铀浓缩权利但不发展核武器的立场,国际原子能机构、西方大国及地区国家或多或少都对伊朗可能把核燃料用于军事目的心存怀疑,但谁也拿不出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确凿证据。所以,伊朗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发展核武器的意愿,并把伊朗的所有核活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密监督之下,确保铀浓缩活动用于民用目的是目前伊核问题解决的关键和唯一出路。

        (本报开罗5月21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