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21日 星期五

    看群众文化建设的“长沙模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21日 01版)

        3年时间里,群众文艺团体由不到100个发展到885个,举办广场演出20000余场次,近3000万群众参与——

        花影舞动,水韵歌扬。5月8日晚8时,长沙市第三届“百佳群众文艺团队”评选启动式在滨江广场举行。启动式开始前半小时,各区群众文艺团队现场拉歌,《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此起彼伏,热闹的氛围吸引了众多市民来到广场观看。

        2007年以来,长沙按照“向群众要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思路,整合资源、配套政策、建立机制,开展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文艺百团汇演展演。全市880余个群众性文艺团体的5万多名文艺工作者,在百团汇演这个大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举办大大小小的演出20000余场,覆盖了全市300多个社区和170多个乡镇,参与群众达3000多万人(次)。被群众誉为自己烹制、自己享用的“文化大餐”。

        便于参与才能乐于接受

        “百团汇演展演既没有多少明星大腕加盟,也没有什么精心策划的炒作,能够在演出过程中产生万人空巷的效果,主要在于它的草根情结和乡土气息。与群众贴得近,让群众感兴趣,是百团汇演展演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道破了其中奥秘。

        据介绍,百团汇演展演在节目内容上,注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就地取材的文艺作品、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都在舞台上得到尽情展现,既唱响了主旋律,又体现群众“自己报节目、自己演节目、自己评节目”的鲜明特色。在表演形式上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歌舞、小品、戏曲、杂技、武术等应有尽有,“台上演得尽兴,台下看得过瘾”。在参与对象上,讲究广泛参与、多方活动,幼儿园的小朋友、离退休的老同志、年轻的艺术爱好者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能一展身手参与其中。在场地选择上,坚持方便群众、就地演出,广场、街道、社区、学校、工厂、剧院、乡镇、村部都留下了百团汇演展演的足迹,由此形成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像一股股泉流喷涌而出,汇成了长沙群众文化的滚滚洪流。

        拓展载体才能激活主体

        如何搭建一些平台、打造一些载体,让老百姓在文化的共建共享中实现自娱自乐,一直是长沙市决策层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百团汇演的成功举办,正是用群众文化的有效载体激活了群众文化的主体。”长沙市长张剑飞表示,百团汇演展演活动建立的评比机制、奖励机制,点燃了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激情,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并拟定每两年举办一届,形成特色品牌。各级党委、政府找到了发展群众文化的切入点,建立起组织领导、策划协调、运作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了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和经费投入到位。各区县(市)依托百团汇演展演的广阔平台,策划了“滨江剧场”、“才艺擂台”、“七彩广场”等活动载体,精彩纷呈。广大群众文艺团队找到了发挥自身作用的着力点,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全市群众文艺团队由2007年初的不到100个左右发展到了目前的885个,学生文艺团队、农村文艺团队、社区文艺团队、企业文艺团队等得到竞相发展。城乡干部群众找到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兴奋点,城市的大街小巷、农村的田间地头文艺演出不断,文化活动频频。

        大胆创新才能常演常新

        各艺术团队通过百团汇演展演的历练,创造了一大批文艺奇葩。

        2007年5月,文化部在长沙举办“金钟奖”合唱比赛,湖南知青艺术团代表长沙参赛,一首《洞庭鱼米乡》一举夺得金奖;2007年11月在湖北省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长沙红叶组合艺术团演唱《月亮谣》夺得“群星大奖”,长沙盲聋哑学校翼之梦艺术团演出音乐剧《特别幸福》获得“群星奖”……

        在长沙,从各区县到各文艺团队,都把群众文艺百团汇演展演作为一个展示文化活力的“大舞台”、展现文化创造力的“大擂台”,在组织开展过程中创机制、创特色、创品牌。为了使百团汇演展演实现大众化与高品位的有机结合,各区县(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活动策划中注意一区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芙蓉区的“牵手芙蓉”、天心区的“激扬天心”、岳麓区的“走进新岳麓”等活动主题突出,避免了千篇一律和千歌一韵。

        围绕解决汇演展演活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各区县(市)大胆进行了投入机制的创新,由过去的“财政拨”变为现在的“多方筹”,找到了群众性与市场化的结合点,单位轮流主办、企业适当赞助、租用设备器材等形式被广泛采用。为了在百团汇演展演的评比中形成好氛围、获得好名次,各个业余文艺团队争相使出看家本领,不少文艺节目也因为新创作和再加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