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19日 星期三

卡尔扎伊与美英的分歧依旧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 光明日报 》( 2010年05月19日   08 版)

    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自10日开始,对美国和英国进行将近一周的旋风式访问,他在华盛顿赢得了红地毯国宾待遇,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又与以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为首的包括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美国情报系统在内的一大批高官进行了连续4天紧锣密鼓的会谈。卡尔扎伊总统认为他的此次访问空前成功,称阿富汗成为美国反恐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伙伴。随后,他又成为到访唐宁街与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举行正式会谈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的喧嚣排场,人们不难发现,美国、英国政府与卡尔扎伊之间的根本分歧依旧。

    首先是阿富汗塔利班问题。自从美国提出允许部分阿富汗塔利班回归阿富汗主流社会的主张后,美阿之间的分歧不断,卡尔扎伊总统希望他的政府与塔利班单独谈判,甚至希望与阿塔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直接谈判,而美国则认为,必须首先在战场上削弱和重创阿富汗塔利班武装,迫使其屈服,谈判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显然此次卡尔扎伊的华盛顿和伦敦之行,并没有解决这个矛盾。

    其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要求美军的军事攻势不以增加阿富汗平民伤亡为代价,卡尔扎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在阿富汗公众中的形象和合法地位,只有不断对美国提出各种要求,才能摆脱舆论界将其称为“美国傀儡”的说法。

    再次是阿富汗政府反腐败问题。阿富汗政府被认为是世界上除了索马里外腐败现象最严重的政府。去年11月,美国顶着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继续支持在选举有舞弊嫌疑的卡尔扎伊当选总统,随后,迫于舆论压力,奥巴马总统就不断公开教训卡尔扎伊,甚至突然飞抵喀布尔发表讲话,称“对于阿富汗来说,反恐和反腐同等重要”。今年4月,卡尔扎伊总统开始公开回应奥巴马,公开威胁说,如果美国把他逼得过狠,他就要投奔塔利班或者投靠伊朗。此举引起了美阿之间关系变冷,克林顿国务卿公开称这种言论极不合适,随后,卡尔扎伊连忙打电话表示歉意,甚至称,“兄弟之间说的气话难免”。而此次美阿峰会不过是美阿之间消除彼此表面矛盾的一个姿态,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卡尔扎伊甚至并没有在华盛顿表示今后要准备反腐的决心。而在英国,卡尔扎伊也没有得到其想要的东西,就在其离开伦敦之后,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即表示,要英国承担北约在阿富汗过重的军事义务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卡尔扎伊总统对美国和英国的访问,既没有解决美国和北约与卡尔扎伊的分歧问题,也没有就未来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和共同应对塔利班挑战达成任何一致,表面的喧哗并不能掩盖越来越深刻的分歧。(本报伊斯兰堡5月18日电) 

诺贝尔奖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口蹄疫让宫崎县进入紧急状态
泰国上院议长出面调停目前冲突
暴风雨导致中欧洪水泛滥成灾
施耐德在华推进节能增效
卡尔扎伊与美英的分歧依旧
梅德韦杰夫访乌取得丰硕成果
各国记者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显神通
中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