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5月19日 星期三

观点新闻

●主持人 肖国忠xiao_gz@126.com 《 光明日报 》( 2010年05月19日   02 版)

    辞赋作家范志礼:

    振兴国学宜从五方面着手

    本报讯(记者耿建扩)当前,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国学热”引起学界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如何把握国学研究和传播的方向?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委会银教工程教材组副组长、辞赋作家范志礼日前向记者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来研究弘扬国学,以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国学振兴的方向。

    范志礼说,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与“五四运动”对立,不能否定鲁迅(现在,网上和一些学者的讲课中已出现了为振兴国学而否定“五四”和鲁迅的苗头),因为事实上,“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久习成疾的、丢弃了民族精神的、丢弃了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旧文化习俗以及打着孔孟旗帜的腐朽的封建没落文化开战,正是拯救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壮举,这是国学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强盛的需要。

    范志礼强调,国学是祖国文化长期发展、海纳百川、积淀优选的结晶。国学振兴的方向是由国学的精神实质和其健康的生命力以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决定的。振兴国学宜从五个方面着手:弘扬国学的向善向上精神;挖掘国学中博大精深的智慧;探讨国学的科学价值;认识国学的超前思维;继承国学开放包容自我完善的品质。

    中国教育学会李锦韬:

    “减负”要减被动学习负担

    本报讯(记者靳晓燕)为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减负”到底减什么?“我认为还是减被动学习的负担,把它减掉了,学生主动了,对学习就有兴趣了。”在日前举行的教育之春沙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表达了上述观点。

    李锦韬指出,一些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以为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出人头地。这就使得很多人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感到负担很重。在减负问题上综合治理非常重要,但学校要主动承担义务,尽可能把个体的快乐、生命上升到国家发展前途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才能明确方向。

    李锦韬表示,我们要把社会教育者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因为在培养人才方面,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可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灌输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我们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实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

    李锦韬说,目前教育领域成批地生产标准件,同一化、同步化现象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教学改革——选修课的安排、学校课程发展等等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设置,而不要都把学生硬塞进应试管道里。

重金求错贵在学术诚信
指纹套热销击穿考勤诚信
观点新闻
世博与中西文化
纠正该赔不赔问题
皮影戏
走进特教学校
新疆人民享受文化大丰收
解放军总医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名家话世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