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27日 星期二

世博会系列述评之一 距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4天

世博会:从历史的远处走来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27日   03 版)
“水镜”映世博 4月25日晚,中国馆、阳光谷等标志建筑在“水镜”倒映,引人注目。近日,上海世博会景观水景——庆典广场“水镜”开始试运行。据介绍,“水镜”可以反射“一轴四馆”建筑,还会产生喷雾效果,成为世博园区主要的景观水景,受到游客青睐。新华社发

    (一)

    从前,许多中国人是从茅台酒包装上那一行小字中知道“世界博览会”的:“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万国博览会”,就是今天的“世界博览会”。

    当代,许多学英语的人是从《新概念》的“水晶宫”一文中了解到首次世界博览会的:“19世纪最别致的建筑,也许就是1851年耸立在海德公园的为‘伟大博览会’所建的水晶宫了……”

    今天,所有中国人将从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中亲身感知——从观众、参与者到主办方。从历史深处跋涉而来的中国,终于站在了世界发展的潮头。

    是的,世界博览会,也许只是一个世界性的集市,就像它的英文俗称“World's Fair”所表述的那样,把各国新奇物产集于一地,供人观赏,方便交易。这似乎也验证了一句中国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然而,这又是怎样的一个集市?为利来者,来自世界各地;为利往者,去往遥乡僻壤。博览会的规模在扩大,市的边界在消失。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硕果之一。这个世界性的集市,集中的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精华,交易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观念与成果。

    说世界博览会浓缩了近代以来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而标注了人类物质生产进步的轨迹,恐怕并不为过。

    (二)

    也许,首次世界博览会注定要由工业革命发祥地的英国来举办。

    1851年,是首届世界博览会举办之年。这一年,距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已经70年,大英帝国踌躇满志,正欲登临“日不落”的巅峰。这一年,距英国舰队轰开中国通商的大门已经10年,大英帝国志得意满——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市场,终被撬开了一道缝隙。这一年,也是率先“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50卷本在大清国刊刻问世的第八年。这一年,也正是马克思流连于大英博物馆,巨量阅读,苦苦构思写作的一年。

    更重要的还在于,此前的1829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发明了蒸汽火车头;而就在此前的5年间,英国新修铁路里程翻了一番。

    1851年,是19世纪中叶,距离工业革命开始恰好100年。这时的英国,应用于纺织机上的飞梭有了,珍妮纺纱机有了,抽水马桶有了,平版印刷术有了,螺丝切削机床有了,科尔尼锅炉和兰开夏锅炉有了,矿工灯有了,横越大西洋的电报通讯线路有了……于是,就有了世界博览会。

    首次世界博览会的主建筑,被称为“水晶宫”。那个在童话世界里被传说、人们也只能在幻想王国里想象的梦幻建筑,亦真亦幻地坐落在了海德公园里。此后的世界博览会,竞相以新奇建筑夺人耳目,其源在此;现代都市中,以玻璃幕墙为标志的“光亮派”建筑,其宗也在此。

    水晶宫,这个由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建筑,是一座由玻璃和钢铁搭建而成的晶莹剔透的巨型宫殿,共有1060根铁柱,30多万块大型玻璃,用来镶嵌玻璃的框架总长度超过200英里……使童话变为现实的,是大型铸造设备、起重设备的问世,是预制构件的发明,是玻璃钢化技术等一系列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不消说,更有微积分、经典力学等近代科学理论的铺垫。

    “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水晶宫,让尚处工业革命进程中的人们,真切地感知到了发明创造所能迸发出的巨大魔力。不仅如此,水晶宫摆展的来自世界各地逾10万件产品中,又有多少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原本就是童话中的传说呢!

    水晶宫是一个象征。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路标。

    (三)

    世界博览会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精品的大集市。实际上,自首次博览会以后的40余届博览会,其主题、其展品,无不引领着发明创造与物质生产的潮流。

    世界博览会既记录了人类智慧和社会文明,又前瞻了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博览会为发明创造与物质生产提供了一个可见的参照和标准。

    器物层面以外,博览会也持续不断地引导着、调校着发明创造与物质生产的方向和观念。新奇物品的视觉冲击,撼动的正是那些语言难以描述、然而却根深蒂固的思想定势。

    举凡我们身边的时尚用品和那些我们早已忘却名称、但却是我们先辈的时尚用品的器物,几乎都在应时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示过。几乎在所有时代,新奇实用的器物在改变人们旧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状似摧枯拉朽;在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拓展新市场上,势如攻城掠地。

    人们使用器物的变化,实则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又折射了文明方式的演进。不是么?从使用木棍、石斧、骨针、兽皮开始,人们追求新奇实用的器物,其实就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文明的方式是以人们使用的器物来标示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时尚创新产品于一时一地的世界博览会,成了检验器物是否时尚的一个标杆,进而又以此界定了什么是物质生产的最新潮流,并最终定义了当下的文明。

    近代以降,器物的发明不再是手掐目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理论依据、技术含量决定了器物的层次。如果说器物的功能和外型可以勾起人们占有的渴望,那么,一个明晰人们智力产权的专利制度,则会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的专利权保护制度,终于在200多年后结出了硕果。从1750年工业革命始,到首次世界博览会举办之时,全世界大部分发明专利都集中在英国或者其殖民地和领地。

    关键正在器物的背后。科技、发明、权利、资本、产品、财富、市场、法治……构成其良性互动的关键性制度建构,缺一不可。历次世界博览会,展品数量及其科技含量上的此消彼长,反映的是展品所有国以科技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实力。举办世博会次数(12次)最多的国家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两个国家的专利数,竟占到全世界几百万件有效专利总数的60%左右。

    回望40余届世界博览会,展品无言,启示无限。

    (四)

    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历史的人,是不会放过世界博览会这个橱窗的。

    1851年,是马克思在欧洲革命爆发当年(1848)被普鲁士当局和法国当局相继驱逐、落脚英伦的第三年。此时,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者,正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伦敦,磨砺着用来摧毁资本主义的利器——《资本论》。在1851年10月13日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提到他曾参观这次博览会。在如数家珍地列举美国参展的展品后,马克思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转向北美大陆,因为美国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总和。就在此前3年,马克思曾生动地论述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历史上所有时代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世界博览会,正是生产力的集中展示。

    1851年5月1日,上午9时,50万人——占当时伦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海德公园参加了开幕盛典。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阳光照射在辉煌的水晶宫上,阳光下,各个国家的旗帜迎风摆动……”

    到当年10月展会落幕,其间借助着四通八达的铁路,英国竟有600多万人(当时英国人口总数约为3000万)参观了展览,造成了“不列颠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国外来客中,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是博览会请来的参展乐器的评委,在一封给家人的信中,他抱怨工作的繁重,但却对博览会不吝赞词。

    英国以举办首届世博会而自豪。然而,其他国家的展品却给大不列颠泼了几瓢冷水。尤其是昔日英国人的那些邻居——什么“约翰”、“理查德”、“史密斯”等,此次飘洋过海衣锦还乡,竟带来了比工业革命发祥地的产品还要先进的东西。“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展览会得的奖,在一切方面胜过自己。”马克思这样总结道。

    博览会给英国人开了眼,“使很多英国人初次认识到,他们的国家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商业繁荣也不是上天指定的不列颠的专利”。

    不仅如此,博览会也促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的进一步融合。在有着世袭贵族的英国,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家子弟,工程师则往往出身于社会下层。如果说工业革命打破了技术应用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种种界限的话,那么,世博会以其“物质的力量”,拆毁了横亘在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障碍。由此,更多的科学家专注于器物的发明,更多的工程师埋头于科学研究。“技术是女王,技术改变世界”的观念开始流行于社会。

    这样的角色互换,以及由此引发的多种社会角色的变动,对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身份、而不是身体的流动,才是根本的社会流动。现代社会,不只有发达的产业和繁荣的经济,更应有全方位的社会流动。

    此外,如果说有所谓“展会经济”的话,那么,首届世界博览会就是其发端地。尽管首届世界博览会的门票在开幕后很快就降到了1先令,但是,展会过后,发起、组织博览会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着实赚了个钵满盆满。用这笔钱,英国又兴建了一系列名扬四海的博物馆。此后的历届博览会,几乎都成为不同时代“展会经济”的成功示范。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首次世界博览会,其间跨度100年。从首次世界博览会到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其间跨度159年。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博览会的主旨和理念、规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世界博览会,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明发展标示方向的功用,始终没有变。

以文化提升旅游 以旅游传播文化
“基础工程”,基础怎么打
世博会:从历史的远处走来
是要问一问“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