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26日 星期一

    用文化舞出精彩

    ——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文化一体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26日 02版)

        上海世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近得已经可以触摸到那股跳动的脉搏。人们为这百年梦想的实现而激动。在新中国发展史上,有三次这样的标志性事件:参加联合国,加入WTO,举办世博会,让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加强了和世界的沟通与交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本次世博会上将会得到集中的展示,但“世博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184天后,这场世博会将划上完美的句号,然而世博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却是深远而持久的,尤其是对有着鲜明文化特色并逐渐走向文化融合的长三角地区。

        借五洲文化扬长三角特色文化

        2002年12月3日,当中国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消息传来,不仅主办城市上海为之沸腾,以上海为中心的十几个长三角城市更是欢欣鼓舞——借助这场世界性的文化盛宴,长三角将走向世界。

        逛一次上海世博会,相当于走遍了全球。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告诉记者,世博会本身就是展示全球各种文化的大舞台。以本次世博会为例,242个国家和组织都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上海世博会期间仅在世博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出就将超过2万场,每天园区内举办的活动将超过100场;同时园区还会有300多个充满创意的展馆。”在胡劲军看来,无论是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团的动人歌舞将把世界文学瑰宝《一千零一夜》唤醒,或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将带来西方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亦或是来自巴西的激情桑巴舞将传递足球国度的热力,展示的都是各国的特色文化,“而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魅力”。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长三角文化之所以呈现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其“和而不同”的内涵。多年前,就有专家用“飞越太平洋,深如玄武湖,活似钱江潮”来形容长三角内部各自的文化:“飞越太平洋”指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善于与国际惯例接轨;“深如玄武湖”指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活似钱江潮”指杭绍甬及周边地区灵活的经营理念。“如果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江浙沪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文化,分别是深邃、灵活与开放,各有各的优势。”

        不同的长三角地区文化在本次的世博会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善于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上海以她开放的胸襟迎来了这场盛会的举办权,圆了中国的百年梦想;善于抓住各种机遇的浙江企业元素遍布世博,百年老电厂巨型烟囱变身“世博和谐塔”的改建者是浙江一家游艺机公司,中国馆和数座阳光谷宏大的钢架结构也出自浙江萧山两家企业,建设本届世博会唯一民企联合馆的一半企业来自浙商;而在文化资源最丰富的江苏,重点打的则是文化牌,该省2009年先后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宣传推广旅游品牌,还向国际游客推出了精选的55条“世博之旅”精品线路……

        借五洲文化融长三角主题文化

        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文明交流的印迹比比皆是。宛如淡紫色蚕宝宝的日本馆名为“紫蚕岛”,这个爱称是从近3600个中国人所取的名字中挑选而出;墨西哥馆以“风筝森林”广场为核心,通过风筝这个中国元素拉近了两国文化……

        文化的特色是文化存在的基础,而文化的交流则是文化强大的关键。专家表示,长三角共同的文化积淀是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的,这是先天的聚合因素。长三角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教育力量,汇集了超过全国1/3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种数千年历史培植的人文精神正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得到张扬:上海的高效有序和国际化胸怀,江苏的人文关怀和浑厚积淀,浙江的灵活经营和市场意识,都是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长三角文化融合是一个方向,这一点从长三角民间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中可窥一斑。长期以来,上海、苏南地区一直是浙江省专业剧团的广阔市场,而浙江观众长驱数百公里到上海大剧院看演出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不光精彩的演出,就是重大的展览,也会吸引不少江浙人专程来上海一饱眼福。而近些年来,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道路越走越宽,又为长三角文化的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0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不仅吸收盐城等4个江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2个城市也正式“加盟”。协调会相关负责人说,长三角城市“峰会”下一步还将分步“扩容”,稳步吸收新会员,这是区域深化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但长三角文化一体化并不是让长三角所有的文化都模式化,而是要在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要让上海的高效有序和国际化胸怀,江苏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积淀,浙江的灵活经营和市场意识这三支火炬相互辉映,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深邃隽永的长三角主题文化。

        “借助开放多元的世博会,低碳、绿色、科技、人文等文化理念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思维方式、人文关怀等形成一个碰撞效应,长三角文化有望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陈宪充满信心地说。

        今天的文化

        催

        明天的经济 

        在当前社会,文化与经济其实已经难舍难分。长三角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靠的就是文化的魅力。如今,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城等地海外留学且事业有成的华人精英,纷纷汇聚长三角。在无锡,仅一个施正荣就带来了千亿元产业的腾飞。

        历届的世博会已经证明,世博会这场全球文化盛宴带来的将是巨大而全方位的影响。比如1992年西班牙赛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新机场客流接待能力从1百万人上升到4百万人,旅游业成为世博会以后该地获益最大的行业。之后该城市又对世博园区进行了二次开发,兴建了赛维利亚科技园区,到2004年该园区的产值占了整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12%。

        “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的盛会:它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它奏响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它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上海市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他告诉记者,184天之后,世博会将拉上帷幕,但世博会给中国尤其是长三角的人们留下的将不仅仅是华丽的展厅和美轮美奂的表演,“更有文化、人才与理念,而它们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财富。”

        事实上,在迎接世博会的八年之旅中,长三角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今,长三角的融合已经触及到深层次的文化融合。“长三角已经形成‘一日交通圈’,去另一个城市办事,当天就能来回。”不仅如此,能源、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等都是各地区的重点合作专题。今年3月底,长三角16座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湖州)协议》,“长三角金融合作”、“长三角医疗保险合作”作为今年推进一体化的破题之举;进入4月,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再次在出版领域拉开合作大幕,欲在行政审批、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出版“走出去”、版权保护与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今天的文化催生明天的经济。借助上海世博这个文化大舞台,人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长三角会舞出更多的精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