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26日 星期一

    巴以和平进程的困境及前景

    作者:□李绍先 陈双庆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26日 08版)

        自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列发动打击哈马斯的“铸铅行动”以来,巴以和谈一直陷于僵局。这一局面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原因,牵涉巴、以各自内部政局和美国等外部因素。我们常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和平进程关乎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如何促使和谈恢复并取得进展,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当前困局的形成

        目前,巴以谈判陷于僵局的原因看似是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但透过这一现象观察其背后巴以双方内部政局的变化,及美国这一主要外力作用的状况,才是巴以和平进程当前困局的症结所在。

        从巴方来看,一方面,自治区已分裂为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和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形成“两个政府”。哈马斯虽遭以军重创,但元气仍在,仍坚决反对巴以和谈。而未经选举、由阿巴斯任命的法塔赫现政府缺乏“底气”。尽管去年8月,法塔赫通过召开“六大”进行了内部整合,但多流于形式,其腐败、内讧等问题积重难返,政权孱弱。因在以军对加沙发动“铸铅行动”后袖手旁观,身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阿巴斯备受指责,在巴以谈判问题上进一步受到哈马斯及法塔赫内部反对派的牵制,特别是在巴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和边界等敏感问题上,还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压力,更难以做出让步。

        对以色列来讲,在经过2006年以军与黎巴嫩真主党之战、特别是屡遭来自加沙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火箭弹袭击之后,以民众已失去对“土地换和平”原则以及通过与巴人谈判结束冲突的信心。他们普遍认为,以分别从黎南部和加沙实施单方面撤军后,换来的是更大的安全威胁。这一感受在2009年3月的以色列大选中得以体现,导致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右翼政府上台。内氏上台后,在以右翼政党为联合政府班底和“安全至上”的民意双重作用下,他硬着头皮顶住国际社会(包括来自美国)要求停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压力,坚持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当然,约旦河西岸的东耶路撒冷地区事关未来耶路撒冷归属,在这里兴建犹太人定居点既是出于以政府的战略考虑,也是以国内众望所归。

        美国一直是决定中东和平进程成败的主要外力。奥巴马自2009年初上台后,高调调整美国中东政策,声言要“开启与伊斯兰世界新篇章”,缓解美国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以期重塑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形象。在这一旗帜下,大力推动巴以和平进程,自然成为美国实现中东新战略的重要步骤。奥巴马上任后,先对中东烧了“三把火”,其一,上任后的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率先出访的中东国家不是以色列,而是埃及和土耳其;其二,破天荒以美国总统身份公开发表盛赞伊斯兰对人类社会和美国历史“功绩”的演讲;其三,以最快速度任命了新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并令其马不停蹄地前往中东进行斡旋。尽管奥巴马政府意识到重启巴以和谈进程与美改善和伊斯兰世界关系以及顺利推进美中东新战略息息相关,美国政府也确实就此频频向以色列政府施压,但终因深受阿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朗核问题和伊拉克局势等诸多难题困扰,对打破巴以困局总体有心无力,对以色列施加的压力甚至不足以促使其政府彻底停建定居点。今年3月上旬,就在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以色列的第二天,以内政部便宣布在东耶路撒冷新建1600多套住房,令美极为尴尬。

        巴以各自内部政治局势及和平进程最大国际掮客美国的外交有心无力的现状,共同决定了巴以和平进程目前的尴尬困局。

        打破僵局有待各方努力

        巴以和谈久陷僵局,严重威胁中东和平进程及中东局势的稳定。一是巴勒斯坦长期分裂,“两国方案”将成泡影。二是以阿巴斯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更为孱弱,以色列失去谈判对象。三是恐怖暴力活动随时可能重新抬头。因此,有必要尽快设法打破僵局,使巴以谈判重回正轨。

        首先,当务之急是以色列停建犹太人定居点。目前,巴以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犹太人定居点问题。阿巴斯迫于内部压力,恪守“不停建,不复谈”原则。3月上旬,在美中东特使米切尔的调解下,巴方原则上已同意与以恢复间接谈判,但又因以单方面宣布新建犹太人定居点而使谈判夭折。根据巴以先前达成的协议,约旦河西岸分为A区(由巴方完全控制)、B区(由巴方负责民事,以方负责安全)和C区(完全由以方控制,有大大小小12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据笔者前不久实地考察,到目前为止,以方出于安全考虑,通过设立隔离墙、铁丝网、哨卡、路障等一系列手段,已将B区和A区“切割”得支离破碎。因此,若以方继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意味着进一步“蚕食”未来的巴勒斯坦国领土,特别是以方在东耶路撒冷兴建定居点,显然是巴方无法接受的。

        其次,美国须进一步加大推动复谈的力度。历史证明,唯一可对巴以和平进程产生实质性推力的外部力量只有美国。前一阶段,美国虽然向以色列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但显然还不足以抵消以国内压力,无法促使以政府让步。以色列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均依赖美国,虽在涉及自身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并非对美言听计从,但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无视美国的意见。1991年,美国以取消100亿美元贷款施压,迫使以政府在阿以和谈问题上妥协。因此,美国对以施压仍有空间。

        再次,国际社会应加紧调解,促进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巴内部分裂造成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地分治”局面。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主流派别政令不统一,无法形成一致的对以谈判政策;而巴大选迟迟不能举行,法塔赫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巴民族权力机构阿巴斯的执政能力受到削弱,致使以方对谈判缺乏信心。去年,在埃及调解下,法塔赫与哈马斯进行了六轮谈判,且法塔赫已同意接受埃及提交的和解方案。因此,在加速两派和解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还须多加努力。

        最后,须缓解加沙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困境。加沙地带自2007年6月被哈马斯控制后,一直受到以色列的严密封锁。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目前加沙只有三个对外口岸,即北部的埃雷兹检查站(仅供巴人员和车辆出入)、东南部的凯瑞姆·沙龙口岸(供货物进入)和南部的拉法口岸(由埃及控制)。加沙约360平方公里居住着约170万巴勒斯坦人,而每周只有2000辆卡车(每辆卡车载重4.4吨)货物(主要是生活必需品)被允许进入加沙,可谓“杯水车薪”。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人道主义悲剧,并致使加沙沦为真正的“恐怖主义滋生地”。

        此外,近10年来,中国积极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迄今为止,中国已任命过三任中东特使,并利用与以、巴双方均保持良好关系的优势,在双方领导人之间传达信息,增信释疑。我领导人也利用出访中东国家和参加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机会,阐述我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原则立场。相信在推动巴以复谈方面,中国仍会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