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基地,就在闽江口南岸的长乐太平港。早在那时,福州长乐就作为繁华港口向世界开放。”今天,位处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水榭戏台,座无虚席,上百位街坊邻居聚集在这里,细心地聆听着《闽都赋》作者、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陈章汉讲述《闽都赋里看福州》。
“闽之水,何泱泱;闽之都,何皇皇。”念着《闽都赋》里的辞句,老党员、退休职工江柏宿对记者说:“在福州生活了大半辈子,今天算是对家乡历史文化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真是不虚此行!”
坊巷深深,孕育出了福州最灿烂的近现代文明。如今,在福州各个社区,在这些曾孕育了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郑振铎、冰心等风流人物的坊巷里弄,一个个雅俗共享的名家讲座办到了百姓家门口、办到了党员群众身边。社区党建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提升,让党员群众一起共享文化盛宴和知识大餐。
千年文化古城福州被誉为“海滨邹鲁”,素有书香满城的文化传统。目前全市城镇人口271万,共有街道43个、社区458个,社区党员2.76万名。如何为散布在街区各个角落的党员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带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成为福州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
“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党员群众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对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满足党员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福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叶友琛博士这样表示。
由此,福州市致力于在高起点上打造社区学习平台。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为街道、社区提供文化活动场所913处近27万平方米,提供物质与资金支持达1150万元。各社区还与辖区内的相关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目前共有897个机关单位与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协议。
有了物质和智力资源保障,福州各社区的高端讲座开展地红红火火。福州乌山社区利用辖区内社科单位众多的优势,在鼓楼区委文明办的支持指导下,在乌石名山上办起了“闽都乡学讲习所”,向社区及周边党员群众普及福州民俗和历史文化知识。当地社科名家纷纷自愿担任讲师,每月为讲习所授课两次。每逢开讲之日,讲习所里盛况空前,许多市民家庭扶老携幼,来听专家议古论今。知识就是力量,让人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生活、去创造。“上个月末,我在这里听方炳桂老师讲清明节,知道了这是个文化内涵很深和诗意很浓的传统节日。这个清明节,我们全家踏青扫墓就有了不一般的意义。”该社区的林慕汉老人说。
方炳桂是福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这位讲习所的热心支持者告诉记者:“民俗和历史文化不能只呆在博物馆里,要走进当今社会、走进百姓生活,它们才能‘活’起来,才能流传下去。作为学者,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知识带给大众。”目前,“闽都乡学讲习所”已经办到了第六十八期,四十多位专家学者走进这里,数万名党员群众获得了知识的熏陶。
如今,在福州的每个区、县,一个个高端讲座在社区里落地生根:三坊七巷里的“闽都文化讲座”名流叠至,台江鳌峰苑里的“百姓讲坛”引人入胜,仓山三山的“国学讲坛”令人神往,长乐吴航书院里的“国学大讲堂”历久不衰,福清的“玉融大讲堂”沁人心脾……于丹、易中天、纪连海、阎崇年、郎咸平等名家接连走进社区小讲台,登坛论道。百姓与名家交流,智慧与心灵碰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榕城百姓家。在这座千年名城里,“书香人家”香飘坊巷,“读书明星”不断涌现。千年的文脉传承,如川流不息的闽江,一路欢歌流淌着奔向大海。
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华认为,一席话就是一粒种子,一堂课就是一颗春芽。文化是决定一个人、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座高品位的文明城市离不开深厚的人文思想。遍布福州全市的社区高端讲座提高了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